南通生活抗震,也要有特色-防震减灾你我同行

抗震,也要有特色-防震减灾你我同行
正式开学一周了颜珛聿,
亲爱的同学们,
逐渐适应学校的生活了吗鲜于贞雅?
是不是对假期的闲适还念念不忘?
比如说刚刚休完假回来的小编ABC,
这不,
正在给我们“显摆”他的"游客照"......



很多同学可能已经认出了
这个高大的建筑物——台北101。
这是世界第一座
防震阻尼器外露于整体设计的大楼。
在89楼观景台旁便可看到
这一世界上最大、最重、
唯一外露的抗震防风阻尼器,
其直径5.5米,
重达660吨。

中国台湾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地震活动强烈,因此台北101大厦的设计必定要能抵御强震的破坏。且台湾每年夏天都会受到太平洋上形成的台风影响,防震和防风是台北101建筑所需克服的两大问题突发奇想造句。
防震措施方面,台北101采用新式的“巨型结构”,在大楼的四个外侧分别各有两支巨柱,共八支巨柱傅仪眼镜,每支截面长3公尺、宽2.4公尺,自地下5楼贯通至地上90楼,柱内灌入高密度混凝土,外以钢板包覆。
为了因应高空强风及台风吹拂造成的摇晃.大楼内设置了“调谐质量阻尼器”(tuned mass damper),是在88至92楼挂置一个重达660公吨的巨大钢球,利用摆动来减缓建筑物的晃动幅度。据台北101告示牌所言,南通生活这也是全世界唯一开放给游客观赏的巨型阻尼器,更是全球最大之阻尼器。

悬吊的钢球阻尼器
是运用了物理惯性这一原理。
当大楼摇晃时,
这个大钢球也会摆动,
当大楼向右摆动时,
大钢球会向左摆动,
因为移动的方向正好相反百岫嶙峋,
可以达到平衡的作用,
可减少大楼受风力时的40%摆动量,
是台北101大楼防风抗震的重要结构之一任德华。
除此之外其实还有很多高层建筑
采取了类似的振动控制装置,
如哈利法塔(Burj Khalifa Tower),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迪拜塔,
还有我们国内的上海中心大厦等。
那么,
我们就来一起盘点一下
国内外有特点的抗震建筑吧。

除了这些较显著的手法外,
中国古代传统建筑中
还使用了大量的其他技术措施,
这些措施是古建筑抗震的关键贾思乐。
与西方砖石结构建筑的
“以刚克刚”不同,
中国传统的木结构建筑
在抵抗地震冲击力时,
采用的是“以柔克刚”的思维,
通过种种巧妙的手段,
如榫卯的使用,
其柔性的连接,
使得建筑具有相当的弹性
和一定程度的自我恢复能力恐怖货轮 。

故宫模型模拟抗震实验
卯榫结合,
刚柔相济,
山西的应县木塔,
便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精髓。
应县木塔位于山西省应县,是世界上现存的唯一最古老最高大的纯木结构楼阁式建筑。曾经历1626年灵丘7级地震而毫发无损。保证木塔千年不倒的原因从结构力学的理论上来看,是因为木塔的结构非常科学合理,刚柔结合的特点有着巨大的耗能作用,这种耗能减震作用的设计,甚至超过现代建筑学的科技水平。
全塔没用一颗铁钉,全靠木结构和54种斗拱卯榫咬合而成童双春。斗拱系统能够调整倾角、平衡弯矩,因此在受到地震、炮击等异常震动时,斗拱卯榫间摩擦、错位,可消耗掉外来的巨大能量渡良濑准。马小翠而木结构的用材具有柔性朝鲜仁祖,有一定的变形能力,使地震荷载大为降低。这些特性使得木塔就有较好的抗冲击性能。

应县木塔
看过这么多的抗震建筑结构,不得不更加佩服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技术武川爱,古建筑木结构很好的协调承载力,延性,稳定性和刚度之间的关系,能很好地满足规范要求的“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设防要求。通过对古建筑木结构抗震性能的分析,可以从这些古建筑结构体系与建造的规律上汲取有意义的抗震理念以及具体的营造技术,为现代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所借鉴。
文章部分信息来源: 人民网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