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帝国抗战时期,一具掷弹筒成本约456元,看八路军如何克服困难生产?-彬话说历史

抗战时期,一具掷弹筒成本约456元,看八路军如何克服困难生产决战帝国?-彬话说历史
对于掷弹筒,大家都不陌生戴佳佳,这个一根小管子加一个拉火装置的单兵武器,在抗日剧的日军手中频频亮相。然而对于在敌后坚持抗战的八路军而言,仿制掷弹筒却是一个难题背德病栋。

日军的八九式掷弹筒
首先,工厂缺乏炼钢能力,如何获取钢材是最大的问题。其次,日军的八九式掷弹筒采用了线膛发射筒和专用榴弹,八路军的兵工厂没有这方面的加工条件慕容中石。但通过发动群众、群策群力,这两个问题很快就迎刃而解朱砂曲。当时我军的兵工厂,最主要的钢材来源就是铁路导轨,八路军组织民兵四处破路,将拆下的钢轨收集起来优购工品。至1942年,太行山附近的钢轨已被拆卸殆尽,最后工厂只能以每斤冀洋三元的价格到附近去收购。

当时八路军工厂条件简陋,车床很少
八路军经过试验神偷囧妃,发现将1米长的导轨面,经过加热后进行锻打,压缩成400毫米长的圆柱形钢柱,就可以作为制造掷弹筒的毛坯。由于黄崖洞兵工厂和柳沟铁厂都没有用来车膛线的专用机床荣明方,军工部只能将八九式掷弹筒的线膛发射筒改为滑膛,同时延长发射筒的长度,最终达到与日军掷弹筒相似的精度。

八路军工厂炼钢的火炉
有了掷弹筒之后石油工人之歌,还要解决弹药的问题。日军的八九式掷弹筒专用榴弹采用铸铁弹体。在生产中珍馐传,先用铸铁铸造弹壳毛坯,再经过车床加工棋子王妃,车出弹口、弹带和尾部,这样才能安装引信和弹尾。而此时柳沟铁厂只能生产白口铸铁,无法生产可用于机器切削加工的灰口铸铁,专用榴弹的弹体生产就这样面临了难题。

白口铸铁
所谓白口铸铁医道天下,实际上是利用铁和碳元素形成硬度和脆度都较高的白色碳化铁结晶,将碳化铁结晶分解艋舺怎么读,吴正元才能形成灰口铸铁。八路军最终选择了我国传统的“焖火”技术,解决了这一难题薛中行。所谓“焖火”,就是将白口铸铁的弹壳埋在砂土中,加热到1000摄氏度左右,再密封缓慢冷却,让碳化铁分解,铸件则变为具有足够硬度和韧度的可机械加工的灰心铸件伍文忠。从步骤上看,“焖火”实际上与国际上的德式白口韧化处理很接近。从1941年4月开始,柳沟铁厂开始批量生产灰口铸铁弹体,供当时弹体加工使用。

八路军装备的掷弹筒
1941年1月至11月,黄崖洞兵工厂共造出了800多具掷弹筒,生产了27万多发炮弹。根据八路军的计算曹津歌,1941年每一具掷弹筒的成本约456元,而同时期一枚子弹的成本为0.25元,一支刺刀的成本是60元许西川。在一些老兵的回忆中梁灿光,掷弹筒及其弹被誉为“我们的创造,是在用心专研下生产特殊的火力优势”。
你还知道哪些“掷弹筒”的有趣故事?欢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