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高手表泪奔!魔都“上世纪青年照”,上海土著都不一定看过!-魔都圈

泪奔灵草师!魔都“上世纪青年照”,上海土著都不一定看过!-魔都圈

就在前几天!
一组“我的前世青年照”
在圈妹朋友圈刷爆屏
众人纷纷穿着上世纪经典服饰
在泛黄的老照片中古韵盎然

大家玩儿得不亦乐乎时
圈妹的“职业病”又犯啦~
突发奇想

如果说现在的上海正处于
精力充沛的“壮年期”
那他的“上世纪青年照”
会是什么样子呢?

细细搜寻下来
圈妹第一个忍不住泪崩!
相信在老上海人眼里
更是止不住的回忆啊

快听一曲当年从留声机里
传出来的歌声,和老照片更配喔~
一起追忆旧日欢笑里的小辰光额

魔都爆款景点上世纪模样
上世纪的他们
是否一如今日人流如织
是否一如现在受万众追捧
当年的他们
是怎样的青涩模样?


▲外滩:80年代的外滩仍是上海“顶闹猛”的地段,只是当时还未被旅游团队“攻陷”,更多几分古典气息。街道一如现在干净,万国建筑立在旁边,见证着上海百年荣辱兴衰!


▲南京路:1988年的上海南京路,也是如此勾人呢,看这壮观的队伍,一点都不亚于现在放假高峰期啊!上海第一个女售货员、第一次竖立橱窗模特、第一场时装表演都是从这里开始的~引领了一个世纪的中国消费潮流。

▲外白渡桥:它是中国第一座全钢结构铆接桥梁和仅存的不等高桁架结构桥,虽然圈妹不懂桥梁架构凡高手表,但这听起来就是很牛逼的样子!那时候的外白渡桥还不是依萍、书桓的桥,只承接输送桥两边人流的重要使命,如今它更是上海百年城市地标!

▲静安寺:满身“土豪金”的静安寺深居于闹市之中黑神目泷,是上海最古老的佛寺了,看这老照片中的人潮涌动,静安寺的香火可不是一点的旺啊!


▲豫园:从前的豫园景致与现在相比,倒是没有太多变化,唯一差距就是不用观“人山人海”啊,到现在圈妹还记得自己在九曲桥上被人推着走的时刻,恍惚间竟有了“春运”的赶脚。

▲人民广场 :没有吃炸鸡的人、没有相亲角、没有流量话题,那时的人民广场还是一个“单纯”的休闲玩乐地,你有没有在那里学过自行车,摔倒了还笑着起来继续骑~

▲大世界:“不到大世界重装魔,不算来过大上海”,作为远东第一乐园,当时的大世界游艺、杂爱人随风而来耍、戏剧五脏俱全,与今天迪士尼乐园火爆程度对比,毫不逊色!你还记得当年去大世界前一晚,兴奋得睡不着的样子吗?

最好玩的是不是那12面哈哈镜,承包你整个童年欢乐~
上海宁上世纪生活重现
那个年代的上海
没有灯红酒绿、霓虹闪烁
但有生活最本真的样子

▲服饰:穿一身蓝色是五六十年代最正确的样式,工人力量深入人心,走上街头的人聚合在一起,这才是真正的“蓝海”古田顺子啊!当然若你能穿一身绿军装,更是觉得自己精神抖擞,完全可以在朋友面前“炫耀”了!

当然上海如此摩登时尚之都,不能不提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十里洋场的妹子们,穿着修身的旗袍,展露动人的姿态,踩在石板路上,在弄堂之间穿行,别提多迷人了,圈妹都忍不住要为当时的她们摇旗呐喊了!


▲弄堂:先给大家科普一下,这个字念(long),说起上海的市井文化,离不开弄堂二字。这里有上海特色的石库门建筑,是曾经上海人扎堆生活的空间,从这一条条窄巷里九尾狐与仙鹤,传出来的故事、名人、记忆数不胜数。

▲黄包车:黄包车虽不是上海首创,但却从上海风靡开来,到1956年,黄包车才消失在上海街头,如今我们也只能在影视剧中回味一二了~

▲有轨电车:被老上海人亲切称为“辫子车”的有轨电车,不失为一道城市风景线刀噬。它慢悠悠地起步,载着车上看报纸的老克勒、穿着摩登的上海女郎或普普通通的市民,奔赴目的地。“铛铛铛”铃声一响,司机师傅就知道有人要下车啦~

看当年排队候车的人们,才感受上海人的素质是从骨子里流传下来,阿拉内心一直都有一把叫做规矩的标尺。

▲自行车:80年代的自行车可是穿行大街小巷最重要的工具,一个个都是骑车带风的少年,看上面的图,又一次见识到阿拉上海宁的规矩~回看现在,要不是共享单车“拯救”了自行车,骑行的画面可能都快“绝迹”了。

▲渡船:当时哪有跨黄浦江的十几座大桥,过江基本靠轮渡,泰公线、东金线、东复线、杨复线……和现在的轨交线高峰期一样样的,人与人之间总是如此的“亲密接触”!

▲看电影:能看一场电影,在当时是一件顶时髦的事呢,闸北区的“泰山电影院”可是吸引无数小年轻呢,如今他们成为上海爷叔许可欣,闸北区也和静安区合并,就此消失了。

▲信号灯:在上海还没有成为现在的“堵城”时,交通信号灯还是人工控制的,要搁现在,这位小哥哥怕是Hold不住啊~图中暗藏一个小细节,眼尖的旁友们看到了吗?你们经常逛的新世界原来长这个样子。


▲谈恋爱:那时候恋爱,在公共场所牵手都是一件很难为情的事,更别说拥抱在一起了,如今能看到这张照片,你们可是有福气了~当时的小情侣们更多会选择压马路,外滩情人桥可是情侣约会必打卡地,藏有太多甜蜜~

▲剃头:看这扑扑满的人,就知道阿拉上海宁对自己外形的高要求了,当时没有Kevin、Tom造型师,只有穿着讲究的剃头师傅叶莉个人资料,给你来一个最满意的发型~

▲电视机:在人们盼望着电灯电话楼上楼下的年代,电视更是一个稀罕物,有一家人买了电视sjokz,全村人都是要集体围观的,乐呵呵看着仅有的一个频道,却开心地像个孩子~如今电视越来越“失宠”,都快沦为新一代“家庭装饰品”了......

▲米店:以前老上海可是“凭票购物”的,没有票免谈!现在米店早已荡然无存,全家、711、大型超市也都热闹起来,可进门买东西时,却再没有顺带唠嗑的习惯。

▲打乒乓球:当时没有多么高大上的体育设施,一辆小车上搭一块小木板,就是乒乓球桌,简陋却很实用。爷孙俩斗球艾比盖尔,其他人观球,只看老照片都能想象当时的其乐融融~

▲上海市工人运动会:上世纪的国营企业工会总定期地开展各类活动时空狂徒,让大家拧成一股绳,增强干劲。看他们穿着统一服装神捕铁中英,使出全身力气为自己队伍争光的样子,圈妹都禁不住握拳要喊加油了!
魔都上世纪的排队神话
作为上海美食界的扛把子
他们可盛满了上海人
对美食的所有记忆

▲沈大成: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就声名远播的沈大成,从当年的小年轻到如今超百年的老字号,一直都有让人排断腿的本事!不信,清明节卖青团的时候去看看!

▲王家沙:看两位小姐姐吃得尤其开心,想必当时的王家沙青团也如今天一样,软糯清香盲山海外版,吃一口甜到心里~

▲星火日夜商店:作为开创中国24小时营业的商店,它可以说是六十年代上海人的“深夜食堂”了,当然他们卖的东西可就多了,除了瓜子、烟酒,热水瓶、痰盂罐、杯子可是样样不缺。

▲红房子面菜馆:作为“古董级网红”,它首次解锁了上海人如今超爱的西餐,还记得在这里第一次拿刀叉的样子吗?是不是激动得手抖~

▲上海食品公司:上海食品公司正在南京路,侬小时候是不是也被阿娘这样抱着,来挑好吃吃~

▲红卫食品厂:如今也改名叫老大昌了,图中正是一位爷叔在给顾客称什锦糖。看他们身穿统一的白色服装,很是专业~
魔都上世纪无数名人剪影
数不清的名人在上海寓居
无数倾城身影在上海定格
多到说不完......
巴金
故居:徐汇区武康路113号

如果文学是一条长河,那巴金一定是最波光粼粼的一段。它在这样一条文艺雅致的武康路,居住近半个世纪,写下《团圆》,现在小洋楼里还有他当年亲手种下的玉兰树呢。
蔡元培
故居:静安区华山路303弄16号

蔡元培可是中国改革发展的先锋人物了,他是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也是北京大学校长,在上海工作、生活近16年!郑翠萍
梅兰芳
故居:思南路87号——思南公馆

梅兰芳名声享誉内外,作为“四大名旦之首”,他自创“梅派”,对京剧旦角的发展贡献极大。他民国十一年迁居上海,并在上海演出多次朴珠贤!
周璇
故居:四川北路1906弄52号——余庆坊

民国第一美女胡蝶出生于上海,无论在电影默片还是有声时代男颜之瘾,她都如鱼得水,是上海风头最盛明星,开拓了中国电影史!
阮玲玉
故居:新闸路1124弄9号—沁园

阮玲玉是无声电影中最亮眼的女星之一,自小就来到上海,被称为“中国最好的演员”,圈妹小时候看《阮林玉传》,被她柔肠百转的一生震撼,如今想想,仍为她25岁的香消玉殒可惜。
陆小曼
故居:延安中路923号—四明村

陆小曼是民国著名画家、作家、翻译家猪脸大蝙蝠,被胡适评为北京城一道不可不看的风景,而一代才女的后半生都是在上海度过的。
张爱玲
故居:常德路195号—常德公寓

张爱玲出生于上海,骨子里就透露着倔强与清冷,在这里她完成了《倾城之恋》《沉香屑》《金锁记》等多部重要作品,倾动上海文坛。
周璇
故居:华山路699号6楼—枕流公寓

“金嗓子”周璇唱的一曲《夜上海》,是经典中的经典,过百年而不朽。她是中国最早、影响最大的两栖明星,更曾荣获“中国电影世纪奖”。
王映霞
故居:淮海中路358弄—尚贤坊

“杭州第一美人”王映霞琉璃夜,和郁达夫就是在上海一见钟情,从此感情如火一般燃烧起来,虽然最后黯然分手,却仍是轰动整个民国的爱情传奇。

魔都“上世纪青年照”
有没有戳中你内心深处
也许这就是老照片的意义
他让我们在飞速向前发展时
永远别忘记记忆中生活的样子
这些,可都是上海宁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