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水果在线玩端午|北斗摇光至五月,菖蒲美酒共端午-北斗天绘

端午|北斗摇光至五月,菖蒲美酒共端午-北斗天绘

记忆里的端午,
是母亲站在柴火灶前,
用新鲜粽叶包裹晶莹饱满的糯米,
我们光着脚,在挂满菖蒲的堂前奔跑。
又是一年端午,在你的记忆里,它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端午由来
端午节始于春秋战国时期,时至今日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晋代周处的《风土记》最早出现“端午”一词,“仲夏端午,端者,初也”。

中国古代的历法制定者,把北斗星斗柄上经常指向北极星的第七颗星,称为“招摇”,历法按招摇的逐月推移而测定月次。周历建子陈道明冷眼图,即冬季的第二个月,仲冬之月是起点。殷历建丑,而夏历建寅,即孟春之月是岁首。这样,招摇走到第五个月,即仲夏之月,正是指“午”,五月称为“午月”。秦汉以后至今,使用的是所谓夏历,即引进公历后,与之对应的“农历”薛宝雯,“阴历”吴若石。秦汉之际,是以午月午日为端午。

端午的起源众说风云,主要有“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介子推说”“纪念越王勾践说”“龙图腾祭说”。直到唐朝,端午起源与纪念屈原的传说才从长江流域扩散至全国。
端午习俗
端午时节,正处仲夏,百虫丛生,是瘟疫、疾病高发之时。为了斩妖魔、止恶气,五日裹角黍、镂艾虎、插菖蒲、书朱符、采百草、戴香囊、佩蒜符,比户皆是。妇人以五色丝网艾佩小儿女,谓之“长命缕”。这些习俗代代相传,沿用至今。

悬艾
《荆楚岁时记》记载道:“四民并踏百革,又有斗百草之戏。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又记载有:“端午,以菖蒲生山润中一寸九节者,或镂或屑,泛酒以辟瘟气”。艾和菖蒲,乃是端午节最重要的两种药草。其功能主要是驱除毒气和瘟气熊晓颖。艾草,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刘梦夏,人们采来后悬挂、或插在门上、或做成艾人形状来使用。
悬艾的习俗形成之后一直流传不辍,后人如宋代周密《乾淳岁时记》、清代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等,对此都有记述。菖蒲,主要是用来和酒饮用高太尉新传,强身健体。我国先秦就有食用蒲根之事,《周礼·天官》中记载的“昌本”,就是菖蒲根。《本草经》云:“菖蒲主治风寒温庳,咳逆上气,储世新开心孔,补五脏,通九窍,明耳目,出声音。……久服轻身,延年,益心智”。其酒味芳香爽口,疗效显著,《本草纲目》说其功用是。通血脉,治骨痿,久服耳目聪明”。

食粽
粽子,又叫角黍,是端午节重要的时令食品,它最早出现在晋周处《风土记》中,俗重端午与夏至同,“仲夏端午,烹鹜角黍”。其记载还提到了这种角黍包裹着的样子:“五月五日,以菰叶裹黏米煮熟,谓之角黍,以象阴阳相包裹,未分散也”。《太平御览》卷三十一引晋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俗重五日与夏至同。先节一日又以菰叶裹粘米,以粟枣灰汁煮,令熟,节日啖。煮肥龟,令极熟,去骨加盐豉秋蓼切水果在线玩,名日俎龟黏米,一名粽,一名角黍”。
《荆楚岁时记》亦云:“夏至节日,食粽”。其注云:“按周处谓为角黍”。根据南北朝其他一些文献的记载,粽子是端午节投向水中祭祀屈原的供品,这种粽子是一种筒粽,并带有五色丝和楝叶两种辟邪之物。南朝梁人吴均‘续齐谐记》中记载:“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以竹筒贮米,投水以祭。……世人作粽并带五色丝及楝叶,皆汩罗之遗风也”。

赛龙舟
赛龙舟古时又叫做竞渡之戏,在南北朝时期已经出现在文献的记载之中。《荆楚岁时记》记载:“是日,竟渡”,并在解释“竞渡”之俗时说:“俗以五日为屈原投泪罗日,人伤其死,故并命舟槭以拯之,至今竞渡是其遗俗”。《隋书·地理志下·熙平郡》记载过竞渡习俗:“因尔鼓棹争归,竟会亭上,习以相传,为竟渡之戏”。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点雄黄
雄黄酒,是以少许雄黄入酒,或以菖蒲末伴雄黄入酒制成的,俗信饮用可以禳瘟驱毒。除饮用之外,还可洒于墙壁床帐边。此外,还可用雄黄酒涂抹小儿额头,或涂抹在面颊耳鼻,认为这样就可以驱避毒虫。典型的方法是在小儿额头画“王”字,借雄黄避毒,又借猛虎镇邪。
《帝京岁时纪胜》记载:“午前细切蒲根,伴以雄黄,曝而浸酒。饮余则涂抹儿童面颊耳鼻,并挥洒床帐问,以避毒虫”。《燕京岁时记》的记载有:“每至端阳,自初一日起,取雄黄合酒洒之,用涂小儿额及鼻耳间,以避毒物”。

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古时人们以为自己发病是因为妖魔鬼怪上身)恒星兼职网,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末世虫潮,结成一串,形形色色,小巧可爱。在中国某些南方城市,青年男女还用香囊来表达浓浓爱意。

折叠挂荷包和拴五色丝线
应劭《风俗通》记载:“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名长命缕亡国战舰,一名续命缕,一命辟兵缯,一名五色缕,一名朱索,辟兵及鬼,命人不病瘟。”
中国古代崇敬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因而,节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张佛恩,抛到河里。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也有的说可以让五色丝线扔到河里后变成龙,带走瘟疫和疾病。

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卷八记载:端午节物,百索、艾花、银样鼓儿,花花巧画扇,香糖果子、粽草鸡男小,白团。紫苏、菖蒲、木瓜、并皆茸切,以香药相和,用梅红匣子盛裹。自五月一日及端午前一日,卖桃、柳、葵花、蒲叶、佛道艾。次日家家铺陈于门首,与五色水团、茶酒供养张筱兰。又钉艾人于门上,士庶递相宴赏。
陈元靓的《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提及一种“端五以赤白彩造如囊,以彩线贯之,搐使如花形,或带或钉门上,以禳赤口白舌,又谓之搐钱”。以及另一种“蚌粉铃”:“端五日以蚌粉纳帛中,缀之以绵,若数珠。令小儿带之以吸汗也。”这些随身携带的袋囊内容物几经变化,从吸汗的蚌粉、驱邪的灵符、铜钱,辟虫的雄黄粉,发展成装有香料的香囊,制作也日趋精致尹北琛,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

吃五毒饼,画五毒图
五毒指的是蟾蜍,蛇,蜈蚣勉谕儿辈,蝎子,壁虎。人们在这一天把饼上印上五种毒虫,当天吃下去,可以避开这几种毒虫所带来的瘟疫。五毒图是为了让虫子们看见后会认为是同类,直接走开,不会再靠近这一家。

端午诗歌
浣溪沙
宋·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
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渔家傲
宋·欧阳修
五月榴花妖艳烘,
绿杨带雨垂垂重。
五色新丝缠角粽,
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
菖蒲酒美清尊共。
叶里黄骊时一弄,
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乙卯重五诗
宋·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五月五,端午,
你心中又有怎样的瑰丽神话?
只愿你赛尽千帆,皆得风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