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极品闲人第542期 高崇炳专栏:风雨人生(长篇小说) 《大东北文学》-大东北文学

第542期 高崇炳专栏:风雨人生(长篇小说) 《大东北文学》-大东北文学
题记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能量的发挥是无限的。星云大师年满80岁时,已经做完300岁要做的事情。他现在快90岁了,仍在继续努力做事,他才是真正的人杰。
风雨人生
高崇炳
引子
清康熙三十年(公元1793年9月),有一位二十多岁的青年农民,风尘扑扑地来到川北升锺寺示丰乡三甲。他名叫高自然,来自海州(今江苏连云港市)。两年前他的族人高名玄,高晕云,高之贵,高启云等兄弟四人,从海州迁往示丰乡在三甲落户。四兄弟凭着辛勤地劳作,在这里开垦了近百亩的土地,种上稻谷和小麦。这里的土地肥沃,山川秀丽,尤如世外桃园。四兄弟由于收入颇丰,先后盖起了新房。消息传到海州,他们的成就让青年高自然心里产生向往,于是他辞别父母只身一人前往,经过三个月的长途跋涉,一路上他昼行夜宿爬坡过坎顶风冒雨忍饥挨饿一路颠波,好不容易才到达示丰乡,找到族人高名玄等兄弟。高名玄见到故乡人到来十分高兴,连忙吩咐家人杀鸡宰羊,招待远方来的贵客。接着又将二弟高晕云,三弟高之贵,四弟高启云叫来,摆上酒菜举杯畅饮。他们兄弟五人边吃边饮,畅谈别后两年来的变化。高名玄喝得满脸通红趁着酒劲,右手搭在高自然的肩上,大声说道:兄弟,你哪里也别去,就跟着我们干都市风流天尊,这前山后岭都是我们兄弟的地盘,你看中哪一块就拿走。高名玄是大哥,在兄弟四人中向来说话是丁是丁卯是卯是算数的。大哥说的对,留在这里跟着我们一起干吧,二弟高晕云最听大哥的话附和道。见大哥二哥这样,老三高之贵老四高启云都回应道,就是就是。高自然见兄弟四人这么热情,激动地说:哥几个,今后无论我在哪里干,咱们兄弟之间的情份永在赫德王妃,无论相隔多远,我们的心紧紧相连。小弟说的对,高名玄听了高自然的话,拍着手赞赏地说:有句俗话不是说兄弟齐心,其力断金,只要我们兄弟伙一条心,世上的事就难不倒我们。说的是,高名玄刚一说完,四个人齐声回答。
高自然并没有在三甲跟高名玄四兄弟一起干,而是在升锺寺当起了挑夫,他住在寺中。这升锺寺是川北一处名寺,始建于唐朝。寺的规模宏大,僧徒众多有四五百人池上辽一。这里名人辈出。境内山川秀丽,人文自然景观交相辉映。省十大立佛之最的禹迹大寺、杜甫游历并题咏的晓霞观、北宋“三陈”故里、唐代吴道子绘观音像、元代古刹李封观、升钟皇娘坟等历史古迹闻名遐迩,所以来这里探访的人很多,高自然给寺里当起了挑夫,寺里僧人吃的用的东西都靠这些挑夫运送.高自然年轻力壮有的是力气,所以生活无忧。
一天,他随一位僧人来到石羊观,发现这是一块风水宝地,便在这里定居下来,使他在这里安家落户的另一个原因是,汪则翰在石羊观他见到了康熙皇帝下的移民诏书,内容是这样的:
奉天承运诏曰;
朕承先帝遗统,称制中国,自愧无能,守成自惕.今幸四海风同,八荒底定,贡赋惟周陈鸿梅,适朕愿也.独痛西蜀一隅,自献贼柔躏以来,土地未辟,田野未治叶茂然,荒芜有年,贡赋惟艰,虽征毫末龙霸都市,不能贡在位之费.尚起江西,江南助解应用,朕甚悯焉.兹据御史温,卢等奏称;湖广民有谷击肩摩之风,地有一粟难加之势,既著该部,行川省湖广等处文武官员知悉,招民徙蜀.凡有开垦百姓,任以通往,勿得关隘阻挠,侯六年后,奉旨起科,凡在事官员招抚有功者,另行嘉奖,钦此.
康熙三十三岁次甲戍正月元日
高自然见到康熙皇帝的诏书,更加坚定了他在此地安家落户的决心袁荃,他选择了高家坝高家嘴高家岩做为自己的领地,并在圈定的土地上插上标记,这样后来者见到标记,便知道此地已有主,便另辟新地.以免引起冲突,反正土地有的是,由你随便占。
高自然在此地落户后,生有三子,既长子高万仓,次子高万阁,三子高万宝.兄弟三人分居地是:长子高万仓住高家坝,次子高万阁住高家嘴,三子高万宝住高家岩。
始祖高自然可能没想到,两百年后其后代有人中进士并在重庆做官。三百年后他的后代中出了一位作家,能著书立说为他树碑立传.
高氏祖先原藉江苏,湖北,为什么要背井离乡迁往四川?要说明这个问题,首先应了解明末清初四川的历史壮况。四川号称天府之国,,是天下最富庶之地,这里曾经人丁兴旺经济繁荣。可是到了明末清初,四川已被战争折腾得面目全非人口大减。据史料记载,在四川发生的战争有;:
一, 明崇祯十七年张献忠起义军二次进入四川,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权。同时小灰灰上学记,四川的地主武装,清军和南明军队都向起义军进攻,战争延续不断人口损耗巨大。
二,清顺治四至七年,清军攻占成都,又与明军激战于重庆,乐山等地魔女的赎罪,形成拉锯战。
三,顺治七年至十六年,张献忠余部将领孙可望攻克遵义董可飞,占领重庆和川东;另一余部刘文秀率众攻占川南以嘉定为中心,清军以阆中为中心控制川北。
四,清顺治十七年至康熙三年,清军实力占绝对优势,在全川镇压义军和明军余部。
五,康熙十二年至十九年,吴三桂叛清攻占四川,清廷调集邻省重兵进行反攻,经过七年的拉锯战才将吴三桂叛军镇压下去。
从清顺治元年到康熙十九年的长达三十七年中,四川饱受战争之苦,百姓庐舍成为废墟,尸横遍野;瘟疫流行,天灾接踵而至,农民缺医少药相继病死很多人.使全省户口大减,方圆几百里无炊烟.,其壮惨不忍睹。
明朝万历年间,四川总人口约三百一十多万,明末清初残留人口仅约六七十万.这个时侯的四川,真是地广人稀一片荒凉.有可耕之地而无耕地之民,这是当时四川面临的真实情况.从而导致湖广填四川的大规模移民运动。
从清顺治到康熙末年有十多个省的移民入川,当时湖南,湖北移民最多(清初湖南湖北和广西的一部分合称湖广省>)故俗称湖广填四川.。整个移民运动前后延续了一百多年,移民总人口达一百多万张家祯。前期移民是奉旨执行,是强迫姓的。一般老百姓都不愿意离开自己土生土长的地方,清政府就动用军队,采取围捕绑押入川,途中吃饭和大小便,需请求押解官兵解开捆绑在双手的绳索,人们称之为解手。久而久之,人们便把上厕所称之为解手,解手之说最初起源于四川,后来传之于全国。
前期移民入川者,实行的是插占为主,自己看中的地方,用树枝插在地上表明此地有主,别人见到标记就另找别处,地方大小基本没什么限制。清政府鼓励人们多占有土地和山林,并且还规定所开垦的土地六年内不完粮纳税。移民们粮食丰收自给有余.闻风自动来川的人络绎不绝,后来土地少了,不得不采取按户口人数划给土地。
南部县早在新石器时代即有人类活动,周初聚居彭人,东周时彭人与汉人杂处,统称巴人。成汉时期战乱频繁,北方流民纷纷南下.本境人大量东下荆襄,南方人乘机入境。明朝嘉靖二十二年(1543)全县一万五千四百人。清朝初年不足万人。康熙年间(1662至1722)湖广,赣闽等省迁入者多,境内人口剧增,到雍正六年<1728>人口达七万余人。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总人口增至六十一万多人。
如今,当年的迁徙者高自然一家的后代,已分别发展成三个自然村2000多人,其子孙遍布全国各地。。

公元一九四八年八月初七(农历)这天,一个男孩在万年镇朝阳村的一个农家小院降生.这家主人姓高,这个小孩不是别人那就是我,小名叫炳娃子,大名叫高从炳.上中学时改名高崇炳。按高家辈份从字辈应属十二代,高氏家族是客家人,明末清初时从海州迁到此地,算起来已有三百年历史了。
我的父亲叫高登州,是高家第二子,伯父叫高登国.爷爷叫高子燕小齐秦 ,我还有一个姑姑叫高春香,她嫁出的地方离家很近,三华里外的缪家沟。姑父叫缪绍和,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我们高家所处的地方叫高家坝,在川东北这个多山的地方,我们住的地方在周围几十里来讲,算是比较平坦的地方。
坝子的中央,有一块高地,形壮象是一只巨龟,据老辈人讲,风水师看过这个地方,认为这里地势宽敞,少阴多阳,再加上有巨龟坐镇,左右两座山就象两条龙护卫,两座山遥遥相隔,一条西河围着村庄环绕大半圈,西河发源于甘肃,是嘉陵江最大的支流。上世纪七十年代,四川省在升锺修建水库,水库建成后水域面积八万亩,灌溉川北地区十多个市县。河对岸便是高耸的金华山,这金华山山势险峻,形壮象一个耕地的犁铧,金华山也因此而得名。它在川东北很有名气,是一座道教名山。山上还有古建筑,名叫石羊观,观旁建有三层峦楼,观和楼全是木结构,与阆中城里的华光楼张飞庙齐名.可惜一九五八年被毁。山下就是二龙潭,传说这里曾是二龙戏水的地方。二龙潭对岸便是二龙场.相传张天师曾在此炼过丹。解放初期小学课本上还记载过。现在山上重新建有寺庙,不过规模比过去小的多。巨龟背上建有寺庙,名叫朝阳阉,解放后成为村办公处和小学校,我上学就是从这里开始的。我们家紧挨着窄巷子,西河从这里流过,因地势较窄小而得名。由于洪水的冲刷,窄巷子地势陡峭,一些岩石被河水冲进河道,有两块巨大的岩石座落在河岸边,两块巨石相距仅五十厘米,足有数百吨重,大唐极品闲人成为一道奇观。相传秦始皇修筑长城,用赶山鞭从这里取石头,这两块是遗留下来的蔡远航前妻。山岩的中间有几个山洞相连,洞口是由长方条石垒成。山洞是由人工开凿而成,过去塑有观士音菩萨像,故名观音洞.至今一些信奉佛教的人常来这里烧香拜佛。
我的降生给高家带来无尽的欢喜和快乐,我的母亲名叫赵菊萍,出身于一个较为富裕的家庭。赵家湾离高家坝八华里,赵家以前在阆中很有势力,不少人在衙门里当差司高峰,素有赵半城之誉。不过后来不知怎么败落了,到了外爷这一代弄玉风云,又成为地地道道的农民。外爷是个杀猪匠,每逢当场,他就到周围各乡场上给人杀猪,赚个劳务费.虽然辛苦但收入不错,所以他家生有一男六女,日子过得很顺畅。母亲是家中的老大,后来外婆病故,外爷又娶新外婆,等新外婆有了自己的孩子后,母亲就开始受气了。外爷经常不在家,母亲在家脏活累活都是她干,而且常常挨打受气,有时还吃不上饭.所以她十六岁时便与父亲接了婚。而父亲看中母亲的原因就是因为她能干,咱们家缺人手,正需要母亲这样能干的女人来操持家务。母亲一过门,果然不负众望,家里屋外一把手,样样能干。母亲是个心地十分善良的人,走在路上见有石头挡在路中间,她都要把它搬开以免拌倒行人。遇到灾害年常有人出来讨饭,走到自家门口,她都要请他们吃饭,走时还不忘给他们送碗米拿走。她的行为常常使受困人感动,一边走一边念叨着一些感激的话语。母亲的所做所为对我们影响很深,以诚待人是我们兄弟姐妹们做人的准则。母亲也是一个爱记仇的人晋升印章,外婆在她小的时侯虐待过她,一直心里怀着忌恨不肯原谅靳羽西年龄。她和外婆之间的矛盾,一直到死都没有解决,这也在我们后代的心里不免留下一片阴影。据母亲讲外婆做事太绝情,做好吃的从来没她的份,连咸菜都不给她吃,有妹妹不忍心偷偷给她东西吃,如果被她发现非打即骂。看来外婆的做法实在不近人情,母亲这么善良的人心里都容不下她,可见她做的太过火了曹津歌。
爷爷听到我的哭声,心里乐开了花,急忙招呼姑姑给母亲做好吃的补养身体。姑姑听说母亲要临产,提前赶回来照顾母亲和准备大人小孩吃用的东西。父亲更是跑出跑进的张罗,脸上荡着笑容。
在我的前头有两个哥哥,生下来不久便生病夭折了。我是老三,所以我的出生在一家人心目中的份量可想而知。一家人视我为珍宝,拿在手中怕捏碎了,含在口中怕溶化了,害怕我凉了连洗三都免了。(根据我们家乡的风俗我是杀人魔王,新出生的孩子第三天要洗澡,把身上的污秽物洗掉,保证孩子健康长寿)温安妮。也许就是这个原因,小时侯我体弱多病,直到长大结婚,身体一直欠佳。

作者简介:高崇炳,笔名高昌,1948年生,汉族,中共党员,原藉四川南部县,原吐鲁番市文联副处级干部,《吐鲁番》原主编,作协原主席。鲁迅文学院学员,甘肃省文院一级签约作家,《中囯作家》杂志社签约作家。
在200多家报刊发表诗文2000多篇首.编著作品17部,其中长篇小说《额敏王传奇》出版后,著名评论家原新疆文联副主席王仲明撰写评沦,在《新疆文艺界》,《新疆作家》,《吐鲁番》等报刊宣传推荐,改编成电视连续剧在国内播出。《车师遗恨》2007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后, 在国内引起轰动,。著名作家杨牧,评论家钱刚,学者王振祥,资深媒体人姜浩人等给予高度评价。《文艺报》,《中华新闻报》等两百多家主流媒体宣传评论.,甘肃省列为省重点文化项目上文博会,准备引资改编电视连续剧。《古代西域名将》先后由白山出版社, 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 在《中囯文学》连载,《中国文艺家》,《华文作家》等百余家媒体宣传评论。《吐鲁番王》2015年5月由团结出版社出版,《吐鲁番》文学连载两年。诗文入选四十多部文库,文集 日历中,作品在国内大赛中获金奖等四十余项。
一个人赤脱脱的来到世上,注定要经历人世间的风风雨雨,要么被风雨摧垮,要么战胜风雨,被风雨摧垮的人往往是意志薄弱者.战胜风雨的人是强者,风雨过后是一片艳阳天.
点作品最上面平台名字的蓝色字可以关注我们平台。用手机扫一扫,二维码也能关注我们平台。长摁二维码图片,然后点,识别图中的二维码,也可以关注平台
大东北文学

《大东北文学》发名家,新锐作家,优秀作者的精品,300—3000字,小说为主,兼顾散文、诗歌、故事和戏剧曲艺。赞赏开通后的前七天,累计赞赏20元以上的一半收入作为稿费发放作者,其它留作平台运营。程丽娥写作联盟四个平台的投稿邮箱都是935610138@qq.com投稿必须标明姓名,体裁,字数,投稿平台,每次都要带上作者简介(一百字左右)和照片。
—————————————
程丽娥写作联盟 顾问: 戴希 蔡中锋 林庭光 总编:程丽娥
1、微信小小说创作群 主编:王惟斌 常务主编:贺爱诚 副主编:徐晓政 任瑞娟 蒋国峰 张先军 王尚志
2、微信闪小说创作 群主编:王福日 常务主编:元旦达吉 副主编::张林 李伯虎
3、微信散文创作群 主编:王广 副主编:赵金奎 陈红
4、微信诗歌创作群 主编:草原飞鹰 副主编:卢俊 张明霞
5、微信戏剧曲艺创作群 主编:萧朗 副主编:杨汉群
6、微信教育创作群主编:刘新华 副主编: 袁文良
7、微信短篇小说创作群 主编云帆 副主编:王景泉
8、微信书评创作群主编:黄扬 副主编 :张利张亚伟 龙白
9、微信杂文时评创作群主编:谷丽珺 副主编:童其君
10、微信影评创作群 主编:汪雯
11 微信故事创 作群主编草原飞鹰
纸媒合作——《华文小小说》杂志 《微篇小说》杂志 《泥香》杂志 《中国岚文学》杂志 《常德民生报》《华文作家报》《河南经济报.新闻周刊》《渤海潮》《西南文学》《营山文学》等报刊杂志的选稿基地。欢迎更多纸媒合作。

投稿注意:
加总编程丽娥写作联盟微信cle2121才可以投稿 。 总编备注下您的姓名或笔名和写作体裁,便于作品发布通知,发稿费和总编拉你进创作群。不会邮箱投稿(微信给群主编,副主编或大班长王广或副班长草原飞鹰都可以),免费带领你创作。最好自己投稿到邮箱935610138@qq.com。
编辑:总编助理笨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