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会中国金牌数抹亮心中那片绿色(下)-文思如泉涌

抹亮心中那片绿色(下)-文思如泉涌
第十二章:绿色的轨迹

他们伴随着绿皮车一路走来,将“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宗旨,落实在行动上,融化在敬业爱岗的血液中。他们用心血、智慧、辛劳、汗水,谱写了一曲感动上苍的凯歌。每个岗位,都留有他们一片忠诚;每个时期,都留有他们一份感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他们是绿皮车上光荣的使者,是最美最可爱最值得尊敬的人……
在绿皮车时代,他们留下了自己人生不可磨灭的轨迹;留下了一串串闪光的足迹……
名星留下的轨迹
——记铁道部“火车头奖章获得者”岳洪斌
东莞东客运段合阜车队列车值班员岳洪斌,大家都亲切的称他为“岳师傅”。他个子不高,言语很少,做事的执着与追求,让人肃然起敬。他是“东客人”的骄傲,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留下了一串名星留下的轨迹:先后荣获东莞东客运段、广铁集团公司“标准化作业先进职工”、“标准化作业标兵”和铁道部“火车头奖章”等光荣称号。
给盲人送来温暖
2010年2月2日,东莞东至阜阳1436次刚发车不久,他发现14号车厢两位盲人旅客。男的双目失明,女的一只眼睛也瞎了。出于职业的敏感,他不由朝他们关切地询问:
“两位老人家好!请问你们是到哪的?还有同伴吗?”
他们摇了摇头,表示俩人相依为命,结伴而行。再一了解,原来两位老人家是一对夫妇,男的名字叫李子兵,女的叫王小领。他们是到终点站阜阳下车。
列车从东莞东始发时,就已经严重超员了。两位老人家眼睛不方便,又没有座位,这一路站着怎么行啊。东莞东至阜阳全程有1456公里啊。
于是,岳洪斌立即将老人带到餐车。一路上,为他们送上热饭热菜和开水,还搀扶他们上厕所。在这寒冷的冬天,春运拥挤的列车上,岳师傅用他热情的服务和真诚的微笑,化去了冬天的寒冷,消除了他们坐车的疲惫,让两位老人家心里既温暖又感动。当列车经过日夜兼程的,总算进入到终点站阜阳时,两位老人紧紧握着他的手,不停地道谢:
“太感谢你们了,不嫌弃我们残疾会给你们添麻烦,还这样照顾我们,好人有好报啊!”
“老人家,这是应该的,您们情况特殊,需要特殊照顾。为旅客服好务,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贺师傅象往常那样,露出满脸微笑,认为这是自己工作份内的事,根本不值得道谢。
给患者一个微笑
岳师傅的微笑,给人们留下了美好印象。换句话说,他用微笑打开自己工作的局面。
2009年5月20日,1020次列车东莞东站始发超员,岳师傅像平时一样下车厢帮旅客整理行李,疏通过道。突然发现10号车厢,有一位女旅客将自己的行李拽得紧紧的,不让人碰,眼神紊乱,带着一些恐惧,不愿意跟人接近。他凭职业敏感判断,这位旅客一定遇到了困难。于是,将手中的活交给同事,先给她一个微笑,缓和紧张的气氛。紧接着,便帮她找座位,并尝试着与她交流。通过长时间的沟通,逐渐得到了该旅客的信任,她跟他倾吐了发生的一切……
原来,这位旅客因为自己的小孩出车祸意外死亡,导致精神受到强烈刺激,随时都有精神崩溃发作的危险。得知情况后,岳师傅及时向当班列车长汇报情况,主动担负起看护该旅客的责任,一路上给她送来开水和盒饭,耐心地缓解她的情绪,并电话与她亲人联系,最终将该旅客安全的送到合肥站,并与站方办理了交接。车厢旅客对岳师傅认真负责的敬业精神,纷纷竖起大拇指称赞。
给怨妇形成反差
从事客运工作,还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委屈,处理不当,就会给工作增添麻烦。如果讲究服务技巧,又能逢凶化吉……
一次,他在办理补票业务时,一名妇女不肯给身高已经有1.3米的小孩补票。岳洪斌一再解释规章,旅客带着一股怒气补了票。当岳洪斌给她找钱时,她竟将钱撕成碎片,摔在过道上,气呼呼地转身就走。遇到这种情况,一般沉不住气的列车员,也会火冒三丈,从而引起矛盾激化。但他却以德报怨,默默弯下腰去,将撕碎的钱捡起来,一点一点粘贴好,再送到这名旅客手中,然后不卑不亢道:
“超过身高的小孩,是必须要补票的。这是铁路的明文规定,没有不合情理的地方。这是你的钱,你应该收好才对,人民币是不能随意践踏的!”
他的话语,说得这名旅客满脸通红,并诚恳的向岳师傅道歉。他的举动 不但使这名旅客认识到自己的偏激和错误,也赢得了同车旅客对列车员的尊重。
给列车杜绝隐患
2010年8月16日,1020次列车运行在安庆西至黄梅区间,岳师傅和平常一样下车厢巡视,发现15号车厢一名旅客神情紧,他感觉到有对不对劲,于是上前查看旅客的车票和行李,疑团得以解开。原来该旅客带了2斤汽油上车,得知列车上不能携带易燃易爆危险品后,因害怕被列车工作人员查出来有点心虚,所以才坐立不安、来回走动。他及时进行了妥善处理,排除了安全隐患。
的确,岳师傅有着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和安全防患意识,经过长期细心观察,练就出一双“火眼金睛”。能够从对旅客的察颜观色中,发现问题杜绝安全隐患。
岳师傅说,安全是铁路工作的生命线,作为一名客运工作者,一旦踏上火车运载的征途,就得做好本职工作,严格要求自己、约束自己。每一个小细节、小环节都不可忽略。意外随时都有可能出现,只有我们严格把关,做好车厢巡视,才能万无一失,保证旅客和自身的绝对安全。
正是由于强烈的安全防患意识,从事列车乘务工作5年来,岳洪斌消灭了100多次安全隐患。
给徒弟标准示范
岳师傅在工作中以身作则,严于律己,乐于帮助身边的人共同进步。在当班期间,每当他看到乘务员没有严格执行标准化作业,就会念他的“安全紧箍咒”。
有一次,他带新学徒整理行李架时,箱子超出行李架5厘米。岳洪斌严肃地把徒弟拉到一边,上起安全教育课:“箱子超出一点点可不是小事,掉下来砸到旅客身上就是大事。安全重于泰山,旅客的生命安全就在于这一点点啊。”
徒弟脸刷地红了,赶紧整理行李架去了。他带过的徒弟有50多个,在他的言传身教下辽工大教务处,大多成了班组示范车厢的标兵。由于他在工作岗位上认真严格,在发现问题上非常细心,因此,他赢得了班组同事的尊重,车队领导的信任和段领导对他工作的充分肯定。
给自己从严要求
岳师傅认为,对待旅客,要象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同事,要象夏天般的火热。对待工作,要始终做到脚踏实地、任劳任怨,兢兢业业。要以一颗善良的心和特有的敬业精神,感染着周围的每一个人。
他常说:服务旅客好不好,关键就看你是不是做到了“细心”二字。“看”有看的学问,“听”有听的艺术,“笑”有笑的魅力,“说”有说的技巧。细节决定成败。作为一名客运工作者,只要踏上征途,就得严格要求自己。在岗一分钟,安全60秒。
据统计,5年来,岳洪斌为旅客做好事300多次,收到旅客留言表扬信30多封。
伴随绿皮车一路走来
——列车长范初开所经历的非空车时代
他显然是东莞东客运段元老级车长了。伴随着东莞东至合肥1020/1019次(后改为K1030/1029次)绿皮车一路走来,直至它正式退出历史舞台,升级为25G型AC380V空调车……
他叫范初开,1995年8月进入汕头客运段,2005年更名为东莞东客运段。由于工作表现突出,199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9年9月,他还通过成人高考,录取进入北方交大函授,学习铁路客运管理专业,2002年7月获得大专文凭。他伴随着绿皮车一路走来,经历了非空车时代从它的诞生到消亡的全过程,经受了许许多多严峻的考验……
2005年山体塌方
2005年6月12日,范车长值乘的列车运行在赣州至龙川区间,这时传来前方山体塌方的消息,由于这些天连续下雨,正遇到洪汛期。据讲塌方面积还非常大,有关部门正在组织紧张抢险。眼下,正是夜深十二点,他们的车停在上陵车站。不是几个小时,而是几十个小时。
漫漫一个长夜过去,列车还陷在那里,丝毫不见动静。所有东西都消耗完了,车厢没有了水,餐车没有了做饭的米与菜。面对眼下窘境,他们该怎么办?于是,他赶快通过各种渠道,与上陵车站取得联系,请求支援。车站闻讯,大力伸出援手,为列车送来了饮用水、面条和燃煤。但还不够用,列车严重超员,上面有几千旅客要吃喝。他又组织乘务员到上陵镇去采购物资,以解燃眉之急。当时值乘人员24名,每个人都在尽职尽责为旅客服好务双偷盗宝。他们派乘务员到镇上,采购来了大米、蔬菜、饮用水等,弄好供应给旅客食用。由于他们服务周照,旅客的情绪没有产生大的波动。
列车继续艰难的往前开。行进到前面和平站,又动弹不得了。前面线路没有开通的迹象,他们只好请求和平站支援。不再是解决食物的事,而是转运旅客的问题。因为旅客不可能无限制的呆在列车上,长期困在沿线车站。和平站又伸出了援手,派大巴车接送部分旅客走公路,其余旅客在列车上,随车折返回合肥,再从这里绕道从京广线返回东莞东站,列车到达终点站时,晚点将近50个小时。
2010年难忘往事
2010年元月29日,列车从龙川站开车后,有一位拄着拐杖年约五十多岁的男子,从硬座车厢那边挤来。只见他满头大汗,找到餐车主任江南,还没等他开口,江主任就热情问道:
“先生,有什么事么?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吗?”男子说:“我腿部骨折了,行动不便,想补个卧铺。”
绿皮车上人员爆满,找到一个空铺十分困难,补张卧铺票是件十分敏感与头痛的事。
“那我帮您问问列车长吧。”江主任只能这样回答他。
江主任找到范车长,他也一筹莫展,只有到餐车给那位旅客作解释:
“先生:现在卧铺已经没有了。真不好意思。要么这样,您先到餐车坐下吧,我给您倒杯茶,如果等下有的话,我们优先照顾您。”
这位行动不便的旅客,没想到列车员这么热情,连声点头说好。一路上,范车长他们不断向他嘘寒问暖,重点关照。后来,发现有了一个下铺,赶快与他补上,安顿妥当。这位旅客深受感动,连声说:
“谢谢你们,今天真碰到好心人了。没有你们的帮助,我真不知该怎么办呵!”
当时,2010年繁忙的春运已经开始了。面临一场新的考验,他们东合一组抽调走了20名老员工,去支援其它车班的春运工作。然而这个人员缺口,上级却派来20名学生临时工来补充。他们来自几个不同的学校,从末接触过铁路工作,加上年纪小、个头小,是否能快速进入角色,搞好春运工作?范车长望着这批“娃娃兵”一脸愁云。很显然,怎样搞好对他们的传、帮、带,是当务之急。
那天晚上,他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在思考着破解之策。经过深思熟虑,一个最佳方案酝酿诞生。即:针对这批“娃娃兵”的特点,安排一名老员工,负责带好一名徒弟。从业务到现场作业全过程盯控。同时,采取男女搭配,强弱搭配,间隔搭配等方法,做到联防联控。另外,充分利用1019次返程客流相对少的特点,进行一对一现场指导,从基本的开关门教起,逐步地深入到整个作业流程。通过采取这些传帮带的措施,“娃娃兵”进步很快。不仅适应了岗位作业,而且经过几天的努力,基本能够独档一面了。他至今还记得,当时比较突出的师徒俩有:黄双全、李梅;魏爱华、徐天慧;屈佩铭、袁许伟等师徒等组合。在实际工作中,他们还给车班带来了你追我赶的新气象。
绿皮车上还有许许多多不确定的因素,意想不到的情况随时都有可能发生。他还遇到过一次这样的险情……
2011年厕所险情
2011年10月11日,他们所值乘的东莞东至合肥的1020次,这时已经改为K1030次。9点20分,当列车快到达合肥西站时,硬座16号车厢列车员林玲,象往常一样在站前要锁闭厕所。发现内里有人,敲门告之,列车快进站了,厕所要停止使用,请里面的人赶快出来。她连敲三次门,里面无人应答。她敏感到情况有些不妙。以往列车快进站,旅客还在蹲厕所的现象有,但只要一敲门,里面的人就会有反应的。不可能连敲三次门,毫无动静。她不由开门一看,妈呀,将她魂都吓坏了!只见一位身个高大的中年男子,已经瘫坐在厕所地下,他的手腕、颈部以及厕所地面上全都是鲜血。
林玲从未见过这样的场面,立即唤来隔壁17号车厢列车员任兴杰过来帮忙。两人发现该旅客意识还清醒,就先将旅客从厕所内抬出让其靠在座位上,并立即向列车长范初开汇报。范车长和乘警长张云峰接到报告及时赶到现场,发现该名旅客两手腕及颈脖处受伤流血不止。于是,范车长一边广播寻医,一边拿来急救药箱,对该旅客进行紧急包扎处理。同时,通知运转车长,要求合肥站联系120做好急救准备。
列车从合肥西开车后,范车长要副车长王检,组织乘警及班组骨干肖志亮、廖涛、贺永全等人,对车厢旅客进行调查取证。经过调查及对当事人的询问,证实该旅客受伤原因系自己用一把10厘米左右的水果刀割伤,属于自杀。该男性旅客名叫朱焱,持安庆西至合肥有效客票。当时,他被送到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抢救,这家医院前身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中南第十兵站医院。后来媒体记者赶到市二院普外二科住院部,见到了这位想不开寻短见的旅客。医生讲:受伤男子刚送来时情况比较危急,左右手腕各有四厘米长的伤口,深至肌腱。颈部两侧各有二厘米长的伤口,失血量很大,伤者非常虚弱。幸好水果刀没有割断动脉,对伤口进行缝合后,伤者脱离了生命危险。
这位旅客今年44岁,安庆人,做古董、玉石等生意,生活殷实。结婚生子多年,在外人看来是令人羡慕的一家人。他的自杀,却与他的工作和家庭无关。他告诉记者:是因为近段时期来,他时常感觉到有人要追杀他,每天在担惊受怕中煎熬,最严重的时候整夜整夜睡不着觉。昨天早晨,他收拾了一些生活必需品,拿着行李箱踏上了前往合肥的火车,“我就和我爸讲我去合肥散散心,没有和妻子和孩子讲。”他坐上火车后,心中的恐惧还是没有散去,大脑不受控制地想着自己被追杀的事情。上午9时50分,火车还没到达合肥站,他拿出一把水果刀走进厕所自杀……
他伴随着绿皮车一路走来,还有许许多多的故事。细细道来,三天三夜也讲不完。当然,有些故事随着时光的流逝,渐渐淡忘了。有些往事却记忆犹新,终生难忘……
他在绿皮车上那段时光是值得珍惜的,黄婉佩 是值得永久回味的。
她在寻梦中微笑
——本科大学生姚琳华绿皮车上成长记
说来也许人们不相信,这个女孩在大学毕业前,还没乘过火车呢。这之前,她对铁路可以说是“零接触”。只是大学期间从电视、网络媒体看到中国高铁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武广高铁的开通运营。列车飞驰的速度,动车温馨的环境,“铁姐”甜美的微笑,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她产生立志要成为一名“铁姐”的美好梦想。
命运满足了她的要求。2011年7月,她从大学本科毕业,分配到东莞东客运段见习,有了一段她曾与绿皮车的情缘……
她叫姚琳华,是个现在宣言要“减肥”的女孩。那时在绿皮车上,她还敢发出这个宣言吗?本来标准的身材,从那个环境中摔打出来,她还瘦了好几斤肉呢。
从没乘过火车的姑娘,有幸当上了列车员
2011年7月,她从湛江师范学院毕业,学的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09年在学校就加入中国共产党,可谓是个不可多得的“红苗子”。她是汕头潮阳人。那里交通虽然不封闭,但是乘火车不如汽车方便,因此她与铁路零距离接触,是她入路之后。
当中国的高速列车,象飞机那般在铁道上奔驰的时候,“铁姐”也开始与“空姐”媲美了。列车员在她心目中,就是能与“空姐”相应争辉的角色。因此,大学毕业分进铁路工作,她是欣喜的。来到东莞东客运段,又有缘当上一名列车员,她心底是甜蜜的。
女大学生列车员姚琳华,虽然个子不高,但是整行李架非常认真,她说事关旅客安全必须做好。肖庆云摄
她穿上崭新的铁路制服,第一天跑绿皮车时,对照镜子露出了微笑。兴奋的心情,就象第一天要登上飞机的“空姐”一样。不过,他们列队进入站台后,她多少还是有些扫兴。因为呈现在眼前的绿皮车,并不吸引人的眼球呵。怎么这样破旧不堪呢?还有那些背着大包小包正在拥挤上车的人们,似乎绝大多数都是生活在社会最低层的群体……
这样的绿皮车,能与飞机媲美吗?绿皮车上的“铁姐”,能有“空姐”神气吗?尽管有一种无形的失落感,但列车员这个岗位,还是没有完全冲断她的雅兴。她是一位大学生,一位有文化有素质的人,当一名绿皮车上的列车员,当然绰绰有余了。她扫了一眼她的同伴,别人都没有文凭,有的文化层次还很低。目光再居高临下,望着那似乎有些乱糟糟的旅客群体,一股鹤立鸡群的傲气油然而生。她嘴角流露出来的微笑,还是有些开始变味了。
看似简单重复的工作,真还难倒了大学生
第一天报到她才发现,东莞东客运段根本没有高铁,连动车都没有。而且东莞东至阜阳的1436/1435次非空调列车,还是条件最差的。一上车就碰上炎热的暑运,列车趟趟超员,没有空调、经常缺水,汗流浃背。车厢“人味”、“汗味”让她“反胃”,每天吃不下睡不着。工作的艰辛与疑惑、思想的矛盾与考验,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期望与失望的对比,让她一度迷茫、失落,甚至瞬间闪过放弃的念头。
不过,她身上长期积蓄的那股正能量,关键时刻还是发挥了作用。她怎么能打退堂鼓呢?她的身份与其他人就不一样,不仅是一名本科大学生,还是一名中共党员。别的列车员能任劳任怨工作,她就经受不起这场考验?一个党员,应该就象一面旗帜,尤其是在关键的时刻。想到这些,她很快振作精神,全身心的投入到那场暑运战斗之中……
她心里暗暗决心,一旦当上了列车员,就要将这项工作干好。她是有文化底蕴的人,干出来的活应该比别人漂亮。不过,干列车员有什么难度与技巧呢?不就是看看票扫扫地开开门,这种简单重复的劳动嘛。只要肯干活,耐得烦,有体力就行。
一个暑运过去了。62天的酸甜苦辣,她用心品味着其中的酸甜苦辣,还是咬牙坚持过来了。人生第一个暑运,让她成熟了很多,也改变了她很多。她由彷徨走向坚定,既然选择了就不要后悔,调整心态,努力适应身份的转变,不断激励自己,永不言弃。
不过,她没有感觉到列车员在技术上有多少含金量。与她大学所学的政治专业截然不同。政治是一门无底深奥的学问,古今中外的政治家,都是叱咤风云的人物。这门学问钻进去,脑袋里面的智慧会由量的积累,产生“核”的质变。列车员这个岗位钻进去呢?能离得开扫帚加拖把与抹布吗?
2012年春运期间,她的这种想法被打破了。那天,她负责的车厢,有一个小孩高烧39.5℃,孩子的母亲心急如焚找到她求助。车上没有医生,列车超员80%,服务工作增添了不少难度。眼下,又遇小孩的哭声,年轻妈妈的眼泪,刺激着她的神经。她不由手忙脚乱,一下不知如何处理为好。幸好隔壁车厢列车员闻讯赶来帮忙,列车长也及时赶到。他们采取腾出乘务间,先物理降温,后交站急救等措施,才让小孩转危为安……
此类突发情况,暑运、春运几乎每趟车都会遇到,甚至还有比这严重得多的突发事件。因此,当好一名称职的列车员,并不只是“扫帚加拖把与抹布”这么简单六指黑侠,必须具备妥善处理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需要学习的知识技能很多,而且不少应急处理的方法与技巧,书本上根本学不到。与政治家一样,需要有一种特有的智慧。
从此,她再也不敢小瞧列车员这个工作岗位了。
她那永不言败的个性,最终摘下了胜利果
她刚刚摆正列车员的位置,命运又给她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那段时期,车队在对标检查。那天,车队领导上车随意抽考了八个人,主要考一些应知就会。我们这位堂堂本科大学生,没想到考了一个倒数第一名。那些只具有初中文化的列车员,考试成绩都比她强。她简直感到无地自容。原在大学期间,她的学习成绩一直处于全校拔尖的位置。当时在学校解决组织问题是很难的,竞争也是非常激烈的。尤其他们政治系,积极向组织靠拢,要求上进的青年特别多。除了她的思想品德过得硬,学习成绩拔尖也占了很大的优势。唉,投入社会以后,她怎么会一败涂地呢?
她是学政治的,当然对拿破仑非常熟悉。她知道距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以南,大约二十公里有一个小镇,这个小镇名叫滑铁卢。1815年,常胜将军拿破仑率领法军与英国、普鲁士联军展开激战,就是在这个名叫滑铁卢的小镇,他所率领法军遭到了惨败!她来到东莞东客运段,也经历了她人生中第一个“滑铁卢”。一个出类拔萃的本科生,被初中生打败了。
她感到非常羞愧,丢不起这个脸。她脸上没有了微笑,一股前所未有的精神压力在朝她袭来。她就这样在列车员的队伍中,大浪“淘沙”了吗?换句话说,倒数第一名的业余水平能配当“铁姐”吗?那么要求下车?赶快转岗?灰溜溜的成个逃兵?显然不是她的个性。于是,从那以后,她暗下决心,一定要用成绩来证明自己身份的“货真价实”。
她脸上又露出了少有的微笑。只不过这种微笑,一扫了开始的那股“傲气”,却增添了自信。她的精神状态来了一个急转弯,正如当年高考的前夕,她在开始进行一场“冲刺”。一有空,她就看业务书薛宝雯,遇到不懂,她就向前辈“师傅们”请教。她在奋起直追,想将自己的业务素质迅速提高。
2012年4月,她主动报名参加客运段的年度技术业务比武,经过一段时期的紧张准备,比赛时还是不如人意,她又榜上无名。只不过比那次“抽考”还是前进了一步,没有落得倒数第一名。她眼神开始露出坚毅的光芒。正如那些高考落榜的人,在激触中下决定要复读一样。她始终没有放弃,这个能证明她实力的技术比武的舞台。
不久,段又在组建参加集团业务比武集训队,她便主动要求作为预备队员跟队参加封闭式训练。段领导再一次将信任的目光落在她身上,一个大学本科生,加上有这种永不言败执着精神准行。
封闭式强化集训,有四十天时间。大部分选手都是久经沙场的老将,有的还多次参加铁道部、集团业务比武并获得名次。她毕竟是一位新工,一个见习生,能拼得过他们吗?在她看来,这次封闭式集训的强度难度,都胜过当年高考冲刺时的难度。由于自己的基础差,赶不上整体人员的学习进度,她就利用午休等空余时间加量学习,还主动找领队老师“开小灶”,要求“补课”。那段时期,她每天清晨五点多钟就起床背业务书,晚上画示意图、做练习题到零点以后。虽然很疲惫,但立志为段、车队、车班争光的决心,她一刻也没有动摇。当然,她也要为自己争口气。
集训25天后,第一轮淘汰赛21进11,她成功脱颖而出,取得列车员集训第一名的好成绩,成为众人没有料到的一匹“黑马”。进入最后15天的冲刺阶段,她更是快马加鞭,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始突飞猛进。
2012年6月份,她代表东莞东客运段,参加集团公司客运系统职业技能竞赛,她一举荣获“列车员理论第一、全能第二”的优异成绩,为东莞东客运段争了光,也为自己争了气。
经过此次业务比赛,她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立志当好一名合格“铁姐”的梦想不变,坚持“我担当,我成长,我与企业共奋进”的信念不变。她感受最深的是:只有在基层才能学到真本领。只有沉下去才能历练自我。
当她有了一份满意答卷后,命运之神又在朝她微笑。2012年10月,组织上将她安排进了党办,开始从事党的宣传工作。这与她大学所学的政治专业,牢牢的吻合了。她回到了适应她更大发展的人生轨迹。但是,她永远也不会忘记,自己曾经与绿皮车的那段情缘,曾经拥有与拼搏奋斗过的那段难忘的历史……
难忘绿色的记忆
——列车长谢林海讲述绿皮车的故事
2003年担任列车长职务,他就开始跑绿皮车,一直到2013年5月离开,恰好10个年头。绿色的记忆对他来讲,还是十分清晰的。
他叫谢林海。名字似乎决定了他的性格。一个能拥抱森林与大海的人,心胸能不开阔吗?笔者还没有见过他,他是在微信上接受采访的。他的微信名叫“淡然”。含意是:淡泊名利,宁静致远。遇事以平和的心态,淡然处之。这是他的处世哲学。
我的微信不时在跳动着,是他在不停与我倾吐着心声,用他的心灵在与我沟通对话……

从他的人生轨迹来看,起初绿皮车离他比较远,似乎这一辈子与他无关。他认识绿皮车却非常早,还是很小的时候,他对中国铁路的总体概念,就是火车站加绿皮车。
1993年8月,还不满18岁的他,招工进入铁路。不过,不是现在人们常见的铁路,而是一条矿山小铁路:梅隆铁路。
它是把兴宁四望嶂煤矿的煤运到梅州(梅州有几个火力发电厂)和龙川县城老隆镇(利用老隆镇的东江河往惠州、广州运)。是广东省和铁道部的合资铁路,奥运会中国金牌数属于广东省地方铁路总公司管。正常铁路轨距是1435毫米,而梅隆则的是窄轨铁路(762毫米)。梅隆铁路是矿山铁路,基本上是在大山里穿行,全长173公里,沿途有很多隧道桥梁。
他在机务段担任蒸汽机车司炉,后来成为副司机。从他这条人生轨迹来看,是无缘接触绿皮车的。那个时候,高铁没有问世,空调车也不多。铁路上南来北往,横冲直闯的多是绿皮车。
他是乘绿皮车到铁路来报到的,当时在他的脑海中,火车站与绿皮车,就是整个铁路的象征。他望着列车员,都觉得他们一个个挺神气,更不要讲是车长了。他来到了那条小铁路线上,呈现在眼前的是一片窄小的天空。这个爱好搞户外运动的人,显然不习惯在一家厂矿的小铁路上工作。他分在蒸汽机车上搞司炉,一天到晚挥舞着铁锹,将一铲一铲的煤,抛入炉膛。师傅的话不多,就是有许多话,也早跟他讲完了。他累了,就静静呆在炉子边,望着炉膛里扑扑的火焰喘着粗气。除了他师傅,四周没有人。偶尔有一条土狗窜过小铁路,他要盯着它望半天。蒸气机头在喷着粗气,平地都显得很累,爬坡就更不用说了。他的人生罩在这个寂寞的小天地里,他感到困惑、茫然,也很无奈。
不过,他仍然属于铁路工人,这是无需置疑的。只是他感到,自己的身价似乎比绿皮车上的列车员矮一截。后来他当上了副司机,也没有多少感到值得骄傲与自豪的地方。毕竟那是一条小铁路呵,人们很难猎涉到的地方……

他在这里司炉干了一年半,副司机干了半年。广梅汕开通,梅隆铁路就倒闭了。1995年10月,时来运转,他调入广梅汕铁路汕头客运段(东莞东客运段的前称),是跑条件比较好的空调车,汕头至武昌与汕头至九江这两趟车。
这个从古老龙川县走出来的孩子,当时对空调红皮车的印象还不深,原来满脑子都是绿皮车。没想到,他调进客运段是跑空调车,似乎有点受宠若惊。他在梅隆铁路工作时,一个月的收入只有三百元左右,进入到广梅汕后,工资上升到一千元左右,收入一下翻了几番。他真是喜饱了。
他被分进餐车搞炊事员,心情是非常兴奋的。眼下的炊事员与小铁路上的火车副司机相比较呢?显然炊事员强多啦。最大的区别是,原来在蒸汽机头上,看不到前途与希望,整天与冰冷的机器作伴,纯体力劳动加技术活。他闷得慌时,真想嘶开喉咙大吼一声。
现在完全是另一片天地了。工作的主体变了。他不再是整天面对冰冷的机器,而是跟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打交道。值乘途中,车厢充满了生机。他工作还挺顺当,干了一年半炊事员,就提升为厨师了。这时,工作之余,他往往走近一帮就餐的“白领”,含笑问道:菜得味道还可以吗?那些大小老板,一个个肚子滚圆,伸出大拇指,直夸味道不错。他心里就象抹了蜜一样的甜……
他原在小火车上,能听到这些赞美的声音吗?

我们再深入进他的内心世界,这么看来,他莫从小立志要当一名厨师?现在理想实现,心里变得十分满足了?非也。讲老实话,餐馆里那些肥头大耳的大师傅,他根本就不屑一顾。压根儿就没有对厨房锅灶产生过任何兴趣与幻想。除非一帮驴友约他外出野炊,才能调动他的情趣。那他为什么眼下在列车的餐车上,情绪这么高涨呢?其实,他真正感兴趣不是什么炊事员,厨师也根本诱惑不了他。他看好瞄准的岗位是列车长,而且是正职。
他与绝大多数列车员不一样,人家起步跑车时,想到的是眼前的利益。工作岗位是否满意?怎样进入角色,适应自己的本职工作?还有一点至关重要,车长好讲话吗?好套上近乎吗?怎样与车长搞好关系?博得车长的赏识,弄点舒服轻快的活干呢……
一般人都是这样的低起点。假如自己不喜欢餐车工作,就会整天牢骚满腹,怨天尤人。想尽办法跳出这个岗位,去干自己喜欢的工种。这种人永远是仰视着车长,精心挑剔着工作。鼠目寸光,胸无大志,死死盯着眼前分分寸寸的得失……
谢林海却超凡脱俗,不管分配他干什么,都是充满着干劲。来到车班的第一天,领导跟他说,你到餐车搞炊事员。他鸡啄米似的直点头,没问题。接下来的日子,切菜、洗菜,欢快的干着活。只是他心里这时就在暗暗发誓:一定要当上列车长。车长朝他微笑,他也望着车长微笑。两个人的微笑都意味深长。车长望着他,目光是居高临下的。他虽然弯着腰在洗碗,心底放射出来的那股气度,至少能与车长是平分秋色。你能保证这个饮事员,有朝一日不跟你平起平坐吗?
他是士兵,想当将军有错吗?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他还在龙川县城读小学时,就熟记拿破仑这句名言。然而,他也十分清醒的认识到,当上车长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须要经过各个工种的历练。正如唐僧师徒西天取经,不途经九九八十一难,他们能取到真经吗?他当时只是高中文凭,没有任何家庭背景。他必须经过自己的艰苦努力奋力拼搏,才有可能实现自己心中的“车长梦”。他不可能长久搞炊事员,也不回避任何工作岗位。他都会乐意的去干,乐意的去接受,乐意的去迎战汪清生活网。
当时的车长,也许根本不了解他的内心世界,但幸运之神理解他。命运之轴在暗暗转动着,朝着这个有志向小伙子的意愿转。他在餐车干了两年,1997年8月,段成立值班室,就将他调去搞值班员。好景不长,两个月后取消值班室。1997年10月,他又调到汕头至武汉车班当列车员。在列车员这个岗位上干了三年,就调汕头至九江车班任列车值班员。在值班员岗位干了一年,就任副车长了。

他在一步一个脚印前进,一年后,命运又有了新的转机。2003年,他被调到1436/5次东阜1组担任列车长了。
这是绿皮车。在绿皮车担任正车长,圆了他多年的“车长梦”。真是有志者事竟成呵。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他走进车班,如今他的正职位置,与原来的副职位置相比,感觉是不一样的。尽管他对搭档保持着非常谦和的态度,副职那敢真的与他平分秋色呢?从老远望着他的目光就能判断出,那分明不是折射出下属对上司的恭敬?
如何带好这个车班?提高班组的凝聚力?他开始考虑这个问题……要注意工作方法,身先士卒,关爱职工……这些,他都想到了。而且也做到了。还有更紧要的任务,就是盯紧抓好班组出乘途中的安全,让每个乘务员高高兴兴上班,平平安安回家……
还有他没有想到的事吗?标准化作业中,有“提前预想”这一条。他尽可能将问题想得细些,考虑的周全些。
但是,仍然还有他完全预料不到的事情发生。

他在绿皮车上担任正职车长两年来,总体来讲还算顺当。虽然有不少酸甜苦辣,但他早有足够的思想准备。
2005年6月,有一场特大暴雨降临,雨下了好些日。那次他退乘回来,在老家龙川休班。没想到洪水将四周围困,铁路、公路都断道了。偏偏这时,上级领导来电话,通知他们到东莞东待命。
不通火车,不通汽车怎么办呢?怎样赶到段里来呢?领导回复:再大的困难,也要想尽办法克服。必须要按正常交接班,在东莞东待命。
当时他心急如焚,他是车长必须要率先赶回单位去。不通火车,不通汽车,究竟怎么走呢?天无绝人之路。通过细细打探,短距离汽车还是通,只是没有直接通往东莞东的。龙川到河源区间,公路就有好几处塌方断道。他只有一段一段坐车。遇断道的地方,步行绕过去。汽车不通的地方,想法搭上摩托车。摩托车也没有的地方,就只有步行。一个目的,就是要以最快的速度,到达东莞东待命。
他自己都这样费尽周折,还有班组那些家住四面八方的列车员呢?他都要一个一个动员,将上面的精神传达,要他们无任如何想尽办法,赶赴东莞东待命。
大家自然有怨言:不是洪水漾天,到处都不通车吗?火车都不通了,赶到东莞东待命有什么含义呢?
这是上级的精神,不管多大的困难,都要想方设法克服……待命,就是随时准备出发。他只有一个一个耐心做班组成员的思想工作。
那不通火车,不通汽车,我们怎么来呢?
于是,他又将自己“分段坐车法”与大家分享,要他们效仿他的方法行事……
最后,总算将大家的思想工作做通,经过千辛万苦,大家都准时赶到东莞东待命了。
领导说不错。我们铁路是半军事化企业,你们身上也都有军人的作风。

2006年春运不知不觉又到了。这一年还会遇到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吗?2006年是狗年。应该是平安吉祥年。他是1975年出生属兔。兔子温顺胆小,他怕班里爆出安全事故。他们爱好户外运动的人,对一些年份与日子有所讲究。春运期间,绿皮车百分之百,百分之一百五,甚至百分之两百的超员。旅客发狂似的往车厢里塞,都盼着回家过年,只要能够挤上车,就不顾一切了!他真担心会出事呵。这么说吧,当时他跑每一趟车,至少都会在车上遇到一个以上的精神病人。每次他们小班接班后,都会开玩笑说“赤脚医生坐诊了”。
他们形象的将自己比作“赤脚医生”了。在这个大背景下,绿皮车列车长的精神压力都很大。旅客突发急病,死在列车上怎么办?有人闷得受不了,从窗户跳车怎么办?有人乘车坐过了站怎么办?有人行李还在车上人下去了,火车开走了怎么办?……等等这些情况,都会有可能发生。而且也都发生过。列车长就要动员班组人员,齐心协力杜绝类似安全隐患,牢牢把好安全关。
担任绿皮车列车长三年来,他越来越变得小心谨慎了。然而,他再小心谨慎,班里还是出事了。班里出的这个事与旅客无关。他完全不知道,也没有预料到。班组的乘警、列检在休息车打牌,被上级领导抓到了。当事人受到了严肃的处理,他当车长的也脱不了干系。给他降级处分,正车长降于副职。
一场春运下来这么不吉利,暑运还会爆出什么事吗?他实在捉摸不透命运之神了。

真的暑运又出事了。当然,不是班组的问题,而是线路出事。
当时他跑东莞东到阜阳1436次。8月26日,车内有三千多人,超员100%。天气晴好,线路上没有因洪汛塌方等险情出现。列车运行正常。但没想到列车行驶到南昌局那边一个区间小站,就停摆在那里不动了。后来,一打听才知道,原来是向塘站那边电气化线路故障,正在抢修。
他们心想,列车停两个小时怕会通车。两个小时过去,丝毫没有要通车的迹象。又过了五个小时,列车仍然纹丝不动……外面温度有三十多度,车内温度有四五十度。旅客闷在车厢难受,情绪就越来越激动。这是怎么啦?怎么还不开车呢?列车晚点,那有这样晚法的呢……
为了控制局面,稳住旅客的情绪,他们自已饿着肚子,却想尽办法为旅客提供食物。他们到车站去烧开水,送给每节车厢,供旅客泡方便面。把车站送来的矿泉水,优先供应给旅客……
一部分旅客的情绪稳定了。随着列车晚点时间的继续延长,另一部分旅客情绪又失控起来。谢车长到车厢去安抚旅客,一个人情绪突然失控,上前一把扯住他的衣服,扣子都被扯掉几颗。他的手还被抓伤,鲜血直流……遇到这种情况,仍然不能还手,要保持着极大的克制。
谢车长回忆当时的情景,仍不寒而栗,想起都有些害怕。不知当时是怎么过来的。那次,列车在这个小站整整停了25个小时。列车启动的那一刹那,他们兴奋的心情是无法形容的。他在餐车当着众多旅客的面,激动的将正车长张威抱住,两个胖男人紧紧搂抱在一起,大声欢呼,庆贺列车开动的胜利。

自从那次班组出事,他由正车长降于副车长后,开始感到自己力不从心了。原来他的工作管理,还存在这么大的漏洞呵。唉,自己的文化根基还是浅了些,应该充一下电,好好学习一下管理知识。他开始醒悟到文化知识的重要了。现在是别人唱主角,他搞配角了。相对来讲,安全生产的压力小多了。空余时间,能够集中精力好好读下书了。
于是,2006年9月,他开始参加函授学习,报考广播电视大学行政管理系。这个专业,与列车长职务是相吻合的。搞好一个车班,不采用科学与人性化的管理手段,是很难适应现代化企业发展要求的。经过两年的自学苦读,2008年他拿到了大专文凭。
当了一年多时间的副车长,他又转为正车长了。通过这次人生的转折,他成熟了许多。这时,他开始跑东莞东开往阜阳的1436次列车,命运之神在朝他微笑。
还有一件往事,他至今印象很深……
2009年7月14日,始发东莞东站迎来大批熙熙攘攘要上车的旅客,他正在井然有序地组织着他们上车。突然,只见车站工作人员带着一男一女找到他。经过介绍,他了解到:女孩名叫冯小凤,今年24岁,患有先天性轻微智障,语言表达能力差,所持东莞东-阜阳V0016431车票。另一位男人是她的亲戚,是来送她上车的。这个女孩2007年4月勉强读完初中后,就到东莞厚街打工。2008年9月,经同事介绍谈了个男朋友,两人感情还不错。谁知天有不测风云,2009年6月12日,她男朋友外出办事时,不幸被大货车撞成重伤,最终不治而亡。这个打击对她太大了。她本来神志就有些问题,眼下精神彻底崩溃。由于女孩的父母年迈,哥哥在外忙于生计,无法到广东带她回家,只好委托亲戚帮忙买票送她上火车……
谢车长了解情况后,对这位旅客非常同情。于是,指派身边的一名工作人员给女孩安排了座位,并全程看护她。同时,还向她的亲戚要了她家的联系地址与电话,并立即与女孩的哥哥冯小龙取得了联系。要她家人放心,表示一定会将他妹妹安全送到阜阳。女孩上车后,情绪开始失控,吵闹不停,胡言乱语,好几次差点冲下车去。谢车长就耐心劝阻她,安慰她,照顾她,给她送水送饭,连上厕所都安排女列车员陪护,就像对待自己的亲妹妹一样。这样一来,女孩的情绪渐渐稳定了。这个特殊的旅客,谢车长用特殊的方式,将她安全送到阜阳火车站。
女孩的亲人都到站台来接车,她年迈的父母激动的握着谢车长及列车员的手,激动的一句话都说不出……
“这没什么,是我们应该做的。”
谢车长微笑的说,并向他们挥手致意。
2013年5月离开绿皮车,他调到深圳至南京K26次任车长。2013年9月,他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绿皮车伴随着一代列车员的成长。抹亮心中那片绿色,自己这段人生轨迹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绿皮车它自己又有哪些内在规律呢?换句话说,绿皮车的灵魂是什么呢?
第十三章:绿色的灵魂
绿皮车最大的特点是‘慢悠’,最大的优势是“廉价”,最便民的亮点是“站站停”,加上乘务员的人性化服务,构筑出了整个绿皮车的灵魂。
急切的需求
绿色带给人类希望,人类再用绿色装点世界。当时,只要铁路能够伸延到的地方,人们出门的首选必定是绿皮车。抢购到一张出远门的火车票,恰似买到了一份自己的美好希望。如果发一份问卷调查出这么一道选题:改革开放以后,什么东西最紧俏?精准答案应该是:春运期间的火车票。在那绿皮车时代,一票难求的盛况,除了春运潮还有暑运潮、学生潮、民工潮、五一黄金周、国庆黄金周……
2013年11月19日东莞东客运段最后一趟K1030次绿皮车 肖庆云摄
人们对绿皮车的急切需求,起源于八十年代未九十年代初,那是改革开放喷涌而出的一股“民工潮”,新一轮的“农村包围城市”运动开始了。这估计是伟人毛泽东万万没有想到的。昔日毛主席领导下的“农村包围城市”,是要“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眼下这股涌向城市的“民工潮”,喊出了他们心底的最强音: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啊。
昔日的“农村包围城市”,当然只有步行了。“文革”初期,红卫兵还步行串联赴北京呢。那么,眼下这股“民工潮”,是怎样涌向广东的呢?他们搬家似的背着大包小包,显然不可能步行。许多地方那时还没有直通广东的汽车,退一步讲即使有直通长途汽车,他们也不会坐,或者说坐不起。这个时候,绿皮车就向他们招手微笑了。
进城务工的农民工,不管是冒着刺骨冰冷的寒风,还是顶着酷暑骄阳似火的烈日,他们不会有丝毫犹豫,一律会选择乘坐没有空调的绿皮车。绿皮车恰似为他们量身定制,是他们望眼欲穿的希望所在。简旦的说,乘绿皮车划算呵。这个车实在呵。他们拖儿带女,大包小件,呼朋唤友,蜂拥而上,挤进了绿皮车,是他们的福分呵。心里舒坦呵。那还管有没有坐位呢?塞在窄小的车厢过道上,站几个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他们能忍耐呵。这算得了什么呢?比他们起早摸黑种田,进大山砍柴再挑进城去卖,这点苦算得了什么呢?能用角角分分的钞票,抢购到一张出远门极便宜的火车票,他们心里早就喜饱了。况且他们是到广东去维持生计、去淘金、去发财、去改变个人的命运、家庭的命运,甚至全村人的命运……他们站在十分拥挤的绿皮车上,真可以说任重而道远呵。
东莞东客运段原副段长张虹彬,回忆绿皮车时代那种严重超员的情况时,发出感叹的说:“我是1992年离开衡阳车站,调到广梅汕参加新线建设和开通的袁思怡。广梅汕客运段是1995年12月28日全线开通客运时正式成立的。1996年第一趟绿皮车是东莞东开阜阳的车。我对绿皮车印象最深的是,有年春运我在惠州西站台,看到阜阳车的一个厕所里站着十几个人!”
严重超员,趟趟旅客爆满的绿皮车,一直是社会最低层广大民众的香馍馍,它的需求量确实太大了。绿皮车为什么会受到社会最底层大众的青睐?成为他们外出奔波急切需要的首先交通工具呢?
慢悠的节奏
绿皮车除了没有空调,乘客坐在车厢内会“冬冷夏热”外,还有一个“慢慢游”站站停的特点。它的时速有的甚至还赶不上汽车,人们出一趟远门往往会在车上呆几天几夜。
绿皮车慢悠悠朝前滚动的节奏,当然无法与呼啸而过的高铁相比。形象地讲,当年四辆绿皮车的时速加起来,还不一定能赶上当今时速300多公里的高速列车。
慢悠悠的绿皮车,它还有什么优势呢?其实,万事万物,有利有弊。快有快的风度,慢有慢的亮点。绿皮车的慢,并不完全是车轮滚动的慢。它慢悠悠的关键因素,是停的站多。不管这个车站有多小,上车的旅客是多还是少。它在平原上行驶,不放过每一个集镇;它在群山中穿梭,不放过每一处村寨。凡是列车经过众人出没的地方,都会设有火车站。然而,凡是有火车站的地方,绿皮车都会停下来,最大限度的方便人们出行。空调红皮车显然无法做到这一点,就连县级市都停得少,只在地级市才停靠;至于动车高铁,连地级市都要选停呢。
有这种情况:一个大站某个时段的客流量,还远不如某个小站。这是因为逢年过节赶集的村民,欣喜蜂拥挤达上了令他们眼神一亮惟一一趟停靠的绿皮车……
廉价的诱惑
绿皮车另一大显著亮点,就是它的票价出奇的廉价。从东莞东至合肥一千三百二十四公里,还不到一百块钱。估计这是史上最便宜的车票了。
2010年6月,运行于北京和上海间唯一一辆绿皮车“1461/1462次”停运,它已在京沪线服役32年,是该线路上唯一的绿皮车。1462/1461次列车单程运行1463公里,中途停靠24站,北京至上海的运行时间为22小时43分钟,全程硬座票价仅88元。而动车的一等软座则需要935元,相差超过10倍。其运行区间的显赫和票价的低廉,被平民追捧称为“神车”,“有种辛酸的幽默”一位网友评论。
2010年7月1日,北京西到太原开行的6095/6096次“绿皮车”正式停运。被广大游客称之为“最廉价的旅游火车”,到达太原只需33元。比北京城区打车到郊区都要便宜。其次是因为沿途停靠的景点多,云居寺、十渡、野三坡、百里峡……全程的停靠站多达56个,虽然运行时间长,却方便了游客和山区人民的出行。
“绿皮车”大年三十的温馨大家庭 肖庆云摄
2011年,济南到青岛原来直达列车全部取消,取而代之的是D字头车,广大旅客在体会到动车组的快捷的同时爱早已离开,也很明显的流露对过去“绿皮车”的怀念。他们说,不错,确实快了一个小时,但原来可以买48元的硬座票,现在至少是120元。一些人认为这其实就是涨价了,“速度提升16%价格提升150%,这不是涨价是什么?”“现在要从济南到青岛,要么多花72元坐两个小时动车组,要么坐五六个小时慢车,便宜点,也要55元,但是比原来两个小时48元的还贵。”一位经常往返济南青岛两地的旅客告诉记者,“那些慢车都是过路车,根本没座,我最后选择坐动车组,那也是没办法没的选。”
1997年后,中国铁路经5次大提速,进入了高铁时代。2007年,第一辆和谐号在广深段下线,时速200公里,但仅仅3年后,国产新一代动车就以486公里试验时速,刷新了世界铁路运营试验最高速纪录。
但这并非都是好事。对农民工来说,他们更关心火车票的价格。2010年12月,成都到北京上海动车组票价发布,最高突破2000元。另一项调查显示,在上海400万农民工中,平均购票意愿只是“不超过300元”。
随着高铁的快速发展,2015年春运中高铁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但据媒体调查发现,虽然坐动车的农民工多了,但许多农民工还是争坐“绿皮车”。有的农民工表示,“我不缺时间,缺的是钱”,“如果实在没有普通车票了,我才会买高铁票回家。”……
特色的服务
人们出行选择交通工具,虽然普遍追求高效快捷,绿皮车显然落伍了。但它仍成为铁路旅行的一道独特风景线。如果绿皮车不硬性淘汰,它能保持其与空调列车长期竞争不败的态势。这其中除了它廉价的绝对优势,以及“站站停”便民的显著特点外,人们对绿皮车的青睐与怀恋,还有一个根本的因素,就是乘务员对旅客的人性化服务,也可以形象的比喻为“绿色服务”。促使广大旅客对绿皮车有家的概念,家的感觉,家的温馨。
绿皮车看似落后,服务质量却比较高,而且比较超前。破旧老化的车厢与风华正茂精明能干的乘务员,形成了比较强烈的反差。我们以东莞东客运段合阜车队为例,在那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团支部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方法,在“特色”上下功夫,强力打造服务品牌,展示合阜人的良好形象。
1999年2月15日,春节列车晚会,车班在餐车唱歌 李莉提供
他们以“细节服务”和“标准化服务”为基础,全方位、多角度综合思考,根据沿线各省的消费水平和饮食特色,开展了下午咖啡休闲茶座,以及制定丰富的粤系和闽系菜系服务。同时,在列车上开展了“旅客大调查”征集活动,总结出规范服务、承诺服务、微笑服务、预想服务、延伸服务、重点服务,导游服务、应急服务等多种服务模式,确定了10条紧扣旅客需求的便民利民措施,设置了母婴区、爱心台、文化广角等便民服务点,推出了信息服务台、农民工服务台、“生日点歌”服务台,以及文艺表演下车厢、健康之声、天气预报和等亮点服务项目。
尤其在春运期间,团支部组织团员青年利用休息时间,开展青年志愿者便民利民服务。如在候车室和站台上,为旅客宣传乘车安全常识、扶老携幼、引导上车、安排座位、解决困难等。在车厢内为旅客端茶送水、开展快乐文艺之旅和重点旅客服务。年年出色完成了“青春暖流”东莞人返乡专列的志愿者服务任务,受到各级主流媒体的肯定和报道。在车队团支部的带领下,志愿者们爱心作桥梁,情融服务之中。他们用青春笑颜心伴旅客,让旅客走得安心舒心,为旅客营造了一个平安和谐的出行环境。整个服务过程安全有序、亲情洋溢,得到返乡游子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绿皮车时代是值得敬仰的,其中蕴含着一代中国铁路工人的骄傲,不管是火车司机还是列车员,当时在人们的心目中都有着良好的形象。绿皮车为国民经济建设,在那个时代发挥不可代替的巨大作用。因此,我们有必要弄清它的来龙去脉与特定的历史环境,弄清它的生命历程与运行轨迹。它是怎样诞生与发展的?又是怎样悄然走向消亡的?以及东莞东客运段的绿皮车历史……
第十四章:绿色的档案
中国修建铁路是近代的事,那条从吴淞到上海的“寻常马路”,还是外国人修建的。新中国成立后不久,绿皮车就诞生了。它给中国亮出了一张绿色的名片,给人们点燃了出行绿色的希望。在众多的绿皮车,其中最牛的是“绿皮神车”。
在此,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向绿皮车道一声早安。
追溯中国的列车
中国铁路始建于清明未期。1876年英美合谋,由英国在华的代理人“怡和洋行”背着清政府,诡称修建从吴淞到上海的一条“寻常马路”,实为中国第一条营业性上海至吴淞铁路建成通车了。没想到随后清政府出银28.5万两,分3次交款赎回这条铁路,并予以拆除。
1879年,洋务派首领李鸿章,为了将唐山开平煤矿的煤炭运往天津,奏请修建唐山至北塘的铁路。清政府以铁路机车“烟伤禾稼,震动寝陵”为由,决定将铁路缩短袁慧文,仅修唐山至胥各庄一段,胥各庄至芦台间开凿运河,连接蓟运河,以达北塘海口;为避免机车震动寝陵,决定由骡马牵引车辆。
中国第一辆火车,是当时任唐胥铁路总工程师的英人薄内的夫人,仿照乔治.斯蒂文森制造的英国著名的蒸汽机车“火箭号”而造成的,并把它命名为“中国火箭号”。可是中国工人却在机车两侧各刻一条龙,于是就把它叫做“龙号”机车。
新中国成立初期,铁路牵引动力主要仍是蒸汽机车,但此时我国正处于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抗美援朝战争的关键时刻,亟须先进的铁路运输设备。
四方机厂在铁道部和青岛市军管会(1950年9月为青岛市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于1949年成功抢修“中苏友好”号机车的基础上,又于1950年成功改进仿制了“国庆周年”号机车,积累了有关技术数据和丰富的研制经验。铁道部遂将研制生产新型蒸汽机车这一任务交给了四方铁路工厂。
四方机车工厂组成新型机车设计小组,从仿制2—8—2型蒸汽机车开始,由机车车辆制造局(即厂务局)整理校对图纸,将英制改为公制,材料牌号也作了改变,全面采用国产材料,并改成“解放”型,代号为“jf”。经过反复论证,终于设计出了“解放”型干线货运蒸汽机车。从设计效果图上看,该型机车功率大(模数牵引力2403公斤),速度快(构造速度为80公里/小时),而且降低了单位功率的蒸汽消耗量和金属消耗量,从而极大地改善了机车的技术性能,为早日生产出新型蒸汽机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新型蒸汽机车于1952年7月26日试制成功,并于8月1日举行了机车落成典礼。这台被命名为“八一”号的蒸汽机车的诞生,结束了中国不能自行制造机车的历史。
中国人能够自己制造机车头,车厢显然不成问题。只是根据中国人的审美视角与技术水平,从当时的国情出发,建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车厢。它因车体外表呈墨绿色,人们习惯称之为“绿皮车”,是中国铁路20世纪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的中国旅客列车最具代表性的形象。典型的有22型客车、22B型客车、23型客车、25B型客车等系列的旅客列车车厢。
绿皮车的致命弱点:车厢没有空调设备,从而导致它冬天如“冰窘”,盛夏车厢似“火炉”。进入到九十年代,大部分绿皮车都年久失修,油漆剥落,墙板开裂,车门关不严,车窗打不开;有的车厢内服务设施不全,配件丢失,电扇不转,电灯不亮,管路不通,便器破损,地板塌陷,有的卧具破旧,洗涤不净,厕所气味难闻……等等这些因素,都严重制约了它的发展进程,与现代化前进的步伐不相吻合。
于是,中国铁路对绿皮车改造与淘汰的力度增加了。以后中国铁路每次大提速,都要进行铁路客车车辆进行更新、升级,都会淘汰一批“绿皮车”。至21世纪初,“红皮车”(25G型客车)异军突起,逐步开始取代绿皮车。它不仅外表颜色与绿皮车不同,还从实质上突破了绿皮车的致命弱点,车厢变得宽敞明亮,硬坐一律换成了软席,原始烧煤的茶炉消失,每节车厢都安有电炉茶……还有最关键一点,车厢装上了空调。旅客乘坐列车,寒冬变得温暖,盛夏变得凉爽了。在这个大背景下,空调车取代非空车,是时代潮流的必然发展之势。
粤东铁路一明珠
——广梅汕铁路有限责任公司
广梅汕铁路1991年5月31日动工兴建,全长580公里,从广深线的常平站接轨到龙川213公里,同京九线共线,是南北重大干线和南方区域性路网干线,占据广东铁路“半壁江山”。其中京九大干线占据1/8,是全国唯一承担主干线运营管理任务的合资铁路企业。公司营运线路东连潮汕、闽南;西接珠江三角洲;南通深圳、香港;北达京、沪、豫、苏、皖、浙、赣、湘、鄂、陕、川等,将华东、华南等经济发达地区与内地紧紧连接起来,形成了穿南北、贯西东的路网通道。
1994年12月,梅州站开行首趟车队副队长李湘桂添乘列车 李莉提供
1994年10月28日,广东省政府举行了广梅汕铁路客运到兴宁,货运到梅州庆典大会,省长朱森林原省长梁灵光为其剪彩。
1995年7月20日全线贯通,12月28日全线通车。广梅汕铁路与纵贯中国南北九省、市、区的京九铁路在龙川县城交汇。
1994年12月(具体时间不记得了),广梅汕铁路梅州站开通运营,我们一家人 李莉提供
1998年9月26日成立广梅汕铁路有限责任公司,是铁道部和广东省共同出资建的铁路企业,前身为广东省广梅汕铁路公司,是一个“自筹资金、自行建设、自还本息、自我发展”的新型铁路运输企业,公司总资产达130多亿元,职工人数1.17万人,运营里程共计672.78公里,是全国资产总量最大、广东境内运营里程最长的合资铁路公司。
“绿皮车”与东莞东
1995年4月13日,由原铁道部和广东省政府合资组建的广梅汕铁路总公司开始筹备“汕头客运段”,其前身是惠州车务段河源客车队,“河源客车队”于1993年9月成立,开行河源~广州,1组全列硬座车底,当天往返,2个乘务班组。
1998年7月,汕广一组(广东省命名青年文明号)全体乘务员与段长曾鸣,党委书记王树全合影 李莉提供
1995年11月7日,“汕头客运段”正式挂牌成立,段址设在汕头市龙湖区泰山路火车客站南侧,首任段长曾鸣、党委书记王树全。建段之初,在册员工1000人,下设5个股室(办公室、党办、人劳室、财务室、业务室),1个客运整备车间,1个经贸公司、1个管内车队,开行梅州至广州东、梅州至深圳2对旅客列车。
1997年4月1日,这是一个不同导寻常的日子,广梅汕公司开行了第一对常平东(即现在东莞东站)至九江的436/435次非空调列车。由于管理的需要,原汕头客运段在惠州成立了东阜车队(常九队)。这是京九线全线开通运营后,原广梅汕公司汕头客运段全程运行在京九线的首趟旅客列车。本趟非空调客车运营三个月后,1997年7月1日根据原铁道部署期调图要求,改由东莞东开行至安徽阜阳,车次定为1436/1435次。
为了便于对现场指挥管理,队部设在惠州西站站房大楼,是当时远离汕头客运段段部的异地车队。当时通讯不发达,生产生活条件不完善,给日常工作和安全管理上增加了难度。原汕头客运段在东莞东站开行首趟旅客列车也是临时决定的,当时场站条件不完善和不具备车辆检修条件,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列车到达东莞东站旅客下车后,车底空送至惠州站停留一夜,进行检修并再空送至东莞东始发,给乘务员的乘务工作和守车作业造成了非常大的困难。乘务员每天要从惠州西站坐大巴花半小时时间到惠州站交接出乘,中午要在车上进行卫生保洁,晚上要睡在守车上,夏天温度高蚊虫多,使得乘务员休息和工作都受到影响。
京九线全线通车后,由于线路新,沿线车站均为新成立车站。其主要特点:管理不完善、制度不建全、业务不熟练、沿线情况复杂,加上东阜车队的六个班组全是新建班组,从列车长到列车员都是从全段各车队抽调组成的。由于这支队伍人员杂而新,从事客运乘务工作时间短经验少,因此处理问题能力不足,给车队的各项管理工作带来了许多困难,同时也影响车队的发展。
东莞东到阜阳的1436/1435次刚刚开行时,广告宣传效果不好,旅客对这趟车不了解不知情,开行几个月里客流严重虚糜,每天的始发客流只有区区几百人之多,到终点站也只有千人左右。这种客流将近持续了几个月,通过一个暑运和春运后,广大旅客逐步了解了这趟车,觉得这趟非空调车虽然条件差但是票价便宜,服务质量比汽车好,乘坐列车比汽车舒适安全。1998年2月份后,客流量逐渐得到较大的改观。无论是春运还是暑运或是平时,都出现是一票难求,每趟爆满的情况。高峰时,车厢内人山人海,挤的水泻不通。甚至连厕所也站满了人。乘坐这趟车的绝大部分是外出务工人员,拖儿带女,扛着大件行李的人非常多。有的甚至将汽车轮胎、工地拾的废铁、旧油漆桶、破旧自行车等等全带上车。真是挤得脚都落不了地,列车长、添乘干部从头到尾巡视一遍车厢,要挤2个多小时。查一次票,要用4个小时左右。巨大的客流给列车的设备设施造成严重损坏,严重的影响了客运服务质量。更为严重的是,给旅客列车造成了巨大安全隐患,管理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困难。无论是乘务员、车班,还是段和车队,从上至下无不为这趟严重超员的老、旧、差的非空调车提心吊胆。
2010年9月6日东莞东客运段段长胡雄虎到东莞东至阜阳1436次非空列车跟班作业 肖庆云摄
东莞东至合肥1020/1019次,开行于2001年10月20日。随之成立东合车队。该车共有2组车底4个乘务班组。列车编组18辆(其中宿营车1,硬卧4,餐车1,硬座12),单程运行1324千米,途经粤、赣、鄂、皖四省12个停靠站,跨广铁集团公司、南昌、武汉和上海四个铁路局。上行运行18小时55分,下行运行18小时37分。列车标记定员1174人,开行12年1个月共计4414天,共安全运送旅客2250万人,日均单趟运送旅客1300多人。春运时期最高峰,单趟运送旅客3600人,超员180%。客流量最少一般在每年11、12月份,日均运送旅客量在600至1000人之间。客流成分主要为皖、鄂、赣等省来粤外来务工人员。
首趟东合绿皮车
现于汕重车队六组列车长杨建平,掀开那段“绿色记忆”,他有幸见证了东莞东至合肥1020/1019次第一趟车。他当时是首次开行这趟车一组的列车长。
那是2001年10月20日,随之成立东合车队。在他的印象中,那天上空云层挺厚,但雨始终没有落下来。实话实说,这一天他的心情并不太好,因为他原是跑东成车的,却在东成车换型空调车时,将他调整跑这趟才开通的东合非空车。他的命运怎么就摆脱不了绿皮车呢?现在条件好了,命运却继续让他演义着绿皮车的故事。想当初东成非空车开通期,是多么的艰辛和困难……他与空调车怎么这样无缘呢?
心情虽然极度郁闷,但各项工作还得有序开展。随着列车向一片陌生地驶进,那股新鲜与好奇感油然而生。还有多年形成的岗位责任感,从部队就养成的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这些因素,或者叫正能量,吹散了他心中不欢的阴霾,精神很快振作起来。他注意到,首发这趟车客流量不大,与日后的严重超员形成了很大的反差。当时从东莞东发车时,只有约五六百旅客上车,后来沿线陆续有旅客上下车,但都显得车厢非常空,上座率只有四成左右。沿线江西、安徽区段显然并不富裕,山间田野偶尔出现的民房都比较简陋。列车经过十多个小时的日夜兼程,总算到达终点站安徽合肥了。当时合肥还是老站房,看上去有历史的苍桑感。车站广场周边的楼房不算多,矮小的平房却不少。广场上到处都是刷皮鞋的大妈,她们呦喝的声音挺好听。服务周照,态度挺好,皮鞋擦得乌黑发亮,收费仅一元钱。这一带黄梅、安庆西上车的旅客,脚上都会有许多黄泥巴,显然是路况不好引起的。他们只要上车来,就会将车厢地弄得很脏,导致列车员的鞋也容易弄脏。
第一趟从东莞东开往合肥的绿皮车,合肥车站广场上那些热情纯朴擦皮鞋的“安徽大妈”,给他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在往后的日子里,他每跑一趟合肥,都要慷慨消费一块钱丹青胶囊,请“安徽大妈”为他擦亮一次皮鞋。他真想与她们好好聊聊天,可惜不能在这里呆得太久,紧接着列车就要返程……
辽阔的中国大地,仍在奔驰的绿皮车不多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空调“红皮车”与高速列车。当绿皮车退出历史舞台,那片难忘的绿色将要从视野中消失,人们是多么渴望着昔日那种“绿色”的回归呵。回归绿皮车时代那种敬业的精神;回归绿皮车时代纯洁的友情;回归绿皮车时代那激情燃烧的岁月,回归那片难忘的绿色……
第十五章:绿皮车之歌
伴随着绿皮车一路走来的列车员,怀恋着那片难忘的绿色,情感是非常丰富的,对淘汰的绿皮车恋恋不舍。是啊,他们毕竟将自己最宝贵的青春年华,都献给了绿皮车时代。正如人生从童年、少年、青年逐步走向老年,在这个阶段,是不是更能清晰的回眸,自己曾经拼搏奋斗过的历程与轨迹呢?他们是绿皮车最忠实的粉丝。在岁月的长河中,他们将永远记住那片难忘的绿色……
我们在这里,不由唱响绿皮车之歌。
绿色的希望
当地球上出现生命迹象的时候,绿色的植物也开始诞生了。没有绿色,那会有生命的存在呢?没有绿色的星球充满着浩淼的宇宙,在这个大千世界中,至今还没有发现,第二个象地球这样具有绿色生命的星球。
是的,绿色代表着勃勃生机,代表着心灵的安详与娴静,代表着无限希望与活力,象征着快乐和愉悦……具体来讲,绿色是美丽森林中的幽静与祥和;是密林深谷中潺潺溪流的宁静致远,是寒冬过后初春的绿叶与嫩芽;是巍巍群山之中的精灵,是一曲动人的生命之舞动……
1997年8月,歌唱家郁钧剑乘车,列车长刘谋江和安全员李莉与其合影。 李莉提供
我们自己制造的蒸汽火车,在祖国大地点燃着绿色的希望。新中国成立以后,人们除了随处可见上空飘扬的五星红旗,还有大地绿色长龙的舞动,那便是朝人们迎面开来的汽笛声声的绿皮车。
是的,绿色是一种希望。有绿皮车的地方,必定充满着生机。怀化不就是火车拖来的城市么?
绿色是诱惑。诱惑你去踏青,拥抱在大自然的美丽。
绿色是音符。奏响大自然美妙的曲子,陶醉人们的心灵……
有一位诗人望着那片诱人的绿色,情不自禁发出呐喊:
绿色屏障,绿色长廊,绿色生活,绿色真张扬,绿色真疯狂。让绿色来得更猛烈些吧。
有一位哲人谈出他对绿色的看法:
为什么我喜欢仰望天空?因为我在这片蓝天下成长,蓝天下面是一片绿色的世界。从宇宙上鸟瞰地球,那是一个格外美丽的绿色星球。
绿皮车在向我们走来,显示出极其旺盛的亲和力与生命力,点缀着祖国的大好河山。难忘那一片绿色,是新中国铁路的象征。建国后相当长的时间里,火车成了中国人最依赖的远行选择。5万公里的铁路像毛细血管般连通着人心,祖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舞动着绿皮车的身躯,奏响它造福人类的进行曲。
绿皮车一方面被历史的车轮所淘汰,渐渐淡出人们视野;另一方面,又以顽强的生命力,将我们丝丝情根牢牢拉住,当年的两根老旧钢轨,仍在撞击着人们的心灵。人们象凭吊一座古城堡一样,去深深怀恋着它,加倍珍爱着它,这就是绿色灵魂的魅力。
是的,在城市与田野之中穿梭奔驰的绿皮车,曾带给人们多少憧憬与希望啊。
绿色的音符
绿皮车恰似新中国一曲美妙的绿色音符,她的韵律来源于社会最底层的人民大众,根基在祖国辽阔的大地。人们乘上绿皮车,象串娘家般的喜悦,赶集般的兴奋。大山深处,小小不起眼的火车站,却成了乡民云集的地方。茫茫平原,那道绿色的音符,显得格外悦耳,让人精神振奋。许多时候,竟不见乡民的行李包,他们挑着满满一担东西赶车,箩筐里不是装着地瓜就是杨梅或是桃子……行李架上,别有洞天,背篓成林,竹篮成线,成了绿皮车厢一道特有的景观。是不是世界一道特有的奇观呢?
绿色音符奏响的美妙曲子,拨动了大地的琴弦。绿皮车在我国社会主义革命的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人们喜爱它,甚至迷恋上它。纵横交错的铁路线上呵,一条条绿色的长龙跨越江河,穿过群山在日夜奔波。汽笛声声,响彻云霄。那绿色的音符,成了人类的福音,成了人们向往的目标。人们长途旅行习惯打开车窗,欣赏四周的美景。窗外有什么呢?扑面而来的晨风,撩拨起人们美好的心情。太阳红红的,圆加圆的,刚从前面那座山峰滑出。山峰上那丛绿色的树木,衬托着日出,显得格外有生机。还有眼前黄灿灿的油菜花,烂泥田里忙着耕地的肥壮水牛,乡间瓦屋上正在晒太阳的麻猫,望着火车开来,还在兴奋的朝天狂叫的土狗……在那个大转弯处,火车开始喷着粗气,大团大团的汽浪滚上天空。内行人明白,这是蒸汽机头在艰难的爬坡,铲煤的施炉工可要倒霉了。这个时候,他们不累得脱半身边才怪呢。
盛夏的季节,窗户打开,空气对流,车厢仍闷热得难受。灌进来是股躁热的风,滚在人们身上,你象进了热油锅,火烧火辣的。当你正在抱怨末世虫潮,又无可奈何时,突然一股比较猛烈的凉风卷进,不用说有多爽了。列车开进隧道了。这一带隧道特别多,有一个可观的隧道群呢。洞与洞相连,隧道的连接处,几乎都是矗立在山谷中的铁路桥梁。这条线路比较特别,这是条三线铁路。
毛泽东还在世时,十分惦记着这条铁路,他说三线铁路不修好,他老人家睡不好觉呵。于是,他想到了一个人,一个他最信任而又已经被打倒的人。1965年寒冬,这个人不计较个人得失,忍受着巨大的冤屈,接受毛泽东主席和中央委派,到西南担任三线建设副总指挥的职务。他不顾个人安危,拖着病重的身体,顽强地工作;怀着对祖国人民高度的责任心、使命感和真正共产党员的博大胸怀,对三线建设提出战略性指导意见……他就是彭德怀。
当三线铁路奏响绿色音符的时候,有多少人知道,有多少人知道,绿皮车在隧道群里穿梭的战略意义呢?有多少人知道,还有我们彭老总的一份功劳呢?是的,“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呵。
广梅汕铁路起步就较晚了。1991年5月31日正式开工,1995年7月20日全线贯通,12月28日全线通车。近六万铁路建设大军历经四年零两个月的艰苦奋战,正线和站线铺轨五百七十公里,修建特大、大中桥梁一百八十八座、隧道六十八座、涵洞二千一百九一座,土石方总量五千万立方米。完成建设项目投资近四十亿元。工程浩大的广(州)梅(州)汕(头)铁路穿越粤中、粤东山区,挺进潮汕平原,是一条贯穿中国广东中部和东部的铁路。它跨越17个县市,途经主要车站有广州东、东莞东、惠州、河源、龙川、华城、兴宁、梅州、丰顺、揭阳、潮州、汕头,总长度为480公里……
在上个世纪,凡是中国铁路延伸的地方,人们听到第一声汽笛,必定是绿皮车。它象中国铁路的一张名片,最先将通车的喜讯,传向祖国四面八方。
绿色的音符,奏着动听的曲子。当它节奏加快,曲调高昂,舞动疯狂的时候,广阔天地一股巨大的人流在向城市涌动。这是史无前例的人文景观,中国的农村在向城市运动。千百万农民工在向绿皮车致敬。于是,深圳、广州、上海、北京……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一座座工厂透着生机,整座城市充满活力,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明媚春天……
试想如果没有绿皮车时代,汽车能迎来南下的民工潮吗?轮船又能在多少村镇港湾停泊呢?担此重任只有绿皮车了。那绿色的音符,能够最大限度的辐射祖国大地,惠及广大社会最低层的老百姓……
绿皮车从原野中消失了。那道绿色的音符,却仍在人们心底久久回荡……
神圣的岗位
绿皮车时代的乘务员是幸运的,他们从绿色长廊的流动社会里,见证了社会的变迁与时代的进步。他们热爱自己神圣的岗位,正如热爱自己温馨的家庭一样。在那特殊的岗位上,怎样放射出光和热?青春怎样在这神圣的岗位上闪光?年复一年的摔打,艰苦努力的拼搏,使他们醒悟到: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精细化管理时代已经到来,他们必须要具有精细化的管理头脑。注重细节,把小事做细,把细事处理得微妙。一个合格的绿皮车列车员,就象一位技艺高超的钢琴师,十个手指都要灵巧的运作,整个身心都要投入,陶醉在客运事业中,奏响新时代的最强音。
范初开在绿皮车这个神圣的岗位上,有着深深的倦恋与深切的感受,1995年8月,他就进入汕头客运段(东莞东客运段前身),一直是跑绿皮车。2001年10月20日,开始担任刚成立的东莞东至合肥K1020/1019次非空调列车的列车长。伴随着绿皮车一路走来,经历了非空车时代从它的诞生到消亡的全过程,因此他对绿皮车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
2013年11月19日东莞东客运段最后一趟K1030次绿皮车 肖庆云摄
绿皮车上那段时光是值得珍惜的,是值得永久回味的。绿皮车岗位的特点,是如何将便民的利益实现最大化,他们要在这方面想主意支妙招。旅客所需要的,就是乘务员想法要做到的。因此,车班设有便民服务箱,配有针线包、毛巾、牙膏、扑克牌等生活品。列车严重超员时,提供板凳免费供旅客使用。同时餐车设有爱心服务台,免费安排重点旅客就坐。还成立了送水服务小分队,针对暑运等用水高峰情况,组织乘务员送水到各车厢,确保旅客的开水供应……
列车长曾祥永,认为昔日那种“绿色”,蕴含着一种责任,岗位有一种荣光,乘务员的敬业精神让人敬佩。在那特定的绿皮车时代,安全设施简陋,他们相应会采取灵活多样的安全措施,尽可能根除不安全隐患。于是,他们在旅途中,特别做好有关安全宣传工作。
提醒带小孩的旅客,上厕所小心门压手,这样的情况多次发生……坐在列车连接处的旅客,列车摆动时,极容易摔跤,应该多加注意……年纪大的人,行动不便,泡方便面,小心被水烫伤……还要防止小孩顽皮爬高玩耍摔跌下来……站在连接处边门口的旅客,小心突然碰伤……车厢内不容许吸烟,吸烟污染空气,容易引起火灾……坐在窗户边的旅客,小心放在茶几上的东西吹落下去……列车停靠站,小心下面有人伸手抢拿上面的东西……车上喝啤酒的旅客,不要将啤酒瓶随便丢下窗去,小心砸伤下面的人。反之,也要留心下面有人石击列车……
列车在运行中,还要防止旅客因精神反常或其它原因,从窗户跳车……
除反复向旅客广播宣传安全知识外,他们还要有重点的对旅客进行面对面的讲解。尤其是老人与带小孩的旅客,要提醒他们特别注意。每一次对重点旅客进行安全宣传教育后烙印残妻,都要在旅客的票背后加盖一个刻有“安全宣传告之”的章子。一方面引起旅客的重视,另一方面留下他们已做宣传工作的证据……由于他们安全工作中的联控互控和它控工作做得好,2012年被广铁集团评为“标准化班组”称号。
那时单是安全工作,就使他们忙得团团转。但乘务员没有怨言,始终保留着一颗高度责任心。望着那些纯朴的农民工,还有一股亲切感,总想多为他们做点什么,服务工作怎样做得更细些更好些……
他们在绿皮车那神圣的岗位上工作,他们有苦也有甜马素贞。战胜了许多困难,意志得到了磨炼,也赢得了广大旅客的赞扬。
2013年11月20日,当绿皮车到了它的尽头,他们向这个神圣的岗位告别的时候,乘务员还抹了一把热泪。在他们心灵深处,仍然有那么一片难忘的绿色。
眼下他作为是“红皮车”的列车长,深感要将绿皮车时代那种高度的“责任感”传承下去,回归昔日那种难得的正能量。
是啊,岗位是乘务员心中的歌,在岁月的长河中回荡着激昂的旋律。他们将信心与意志播种在岗位上,必然就在那里生根、开花、结果……
逝去的光阴
岁月象流水,悄悄往前奔流。无声无息,无踪无影。它却有一股潜力,偷偷拉走人们青春的年华;有一股暗流,分分秒秒,马不停蹄,将你从火红日出的时光,不断向前推进。岁月那股推力,看上去能量不大,有时还无法感觉到。但你却无法能够达到片刻的回头,一直在朝前面那个方向默默行进。有那么一天,忽然你会大吃一惊,怎么前面夕阳已在天边燃烧赤舌哪里多。那股看似美丽的火焰,烧白了你的头发与胡子,给你的额头刻下深深的皱纹……
岁月老人在望着人们微笑,眼神却是充满狡黠的……
1993年8月招工进铁路时,那时他还不满18岁呢。那个时候他满脸稚气,显得瘦小。皮肤是那么光滑鲜嫩,这是长期坐在教室里,学生时代给他留下的络印。后来,当然悄悄变了。变得越来越显得青春阳光,越来越显得充满活力。就象树上刚结下的青涩果实,慢慢变大变红。形象地讲,他是吃铁路的饭长大的,尤其在绿皮车那段岁月,人竟渐渐象吹汽球式的长胖啦。经历得多啦,他在逐步走向成熟。沐浴着阳光,也饱经着风雨。再往后呢?他就显得老成了,脸上的皮肤也不那么光滑了。岁月老人悄悄在他额头刻下的皱纹,他步子显得沉稳了。他入路时的照片与眼下的照片一对比,连他自己都很难认出是同一个人了。
他叫谢林海,现于深圳至南京K25/26次列车长。
岁月老人在望着人们微笑韩宜邦,眼神却是变幻莫测的……
他最开始看到绿皮车,那时还是蒸汽机头。昔日绿皮车那种绿,他感到是那么的鲜亮。他那张稚嫩的脸宠,好象被时光凝固,永远定在那个格局。许多年过去了,别人说他没变,仍显得那么年青。他也象在与岁月赛跑,步伐匆匆,一般年青人都赶不上。他当然知道自己变啦,毕竟是年过半的人啦。他还清楚的记得,当年那股爬格子的“冲劲”,那时一个劲的写稿,望着自己的名字在报刊杂志上跳跃,心底不用说多喜多甜。现在那股“冲劲”,随着岁月的流逝,渐渐改变了方向。他那还有时间与精力,象昔日那样无休无止的发稿呢。他现在的座佑名是:绿色永远在心中,健康永远在路上。在办公室忙得团团转,他还得要抽空养养眼,望望大自然的绿色呢。他说岁月不饶人呵。上班老坐着,下班不多走点路,怎么行呢?他对名与利,看得比较淡了。他开始禅悟人生:看透的人,处处是生机;看不透的人,处处是困境。拿得起的人,处处是担当;拿不起的人,处处是疏忽。放得下的人,处处是大道;放不下的人,处处是……
现在当他偶尔在某个地方,看到原野蒸汽机车拖着绿皮车,会使他眼睛一亮。他会怀着敬神一样的心情,久久望着它从眼底渐渐消失……
2014年12月13日,他在微信上发出这样的感叹:怀化这座火车拖来的城市,今天迎来了高铁试乘,可喜可贺。我把最宝贵的青春岁月献给了怀铁!那里有我的亲人,朋友,故交!
他许久许久没有写稿了,还是想好好写篇文章。写什么呢?他在欣赏着那片绿叶,绿叶上有颗露珠引起了他的高度关注。那颗露珠比较大,偏偏结在这片非常鲜嫩的绿叶上,它能承受得起吗?静静瞧着那颗露珠,它开始魔幻变化了。那分明不是乘务员的汗水么?对呀,那是乘务员告别绿皮车后,眼眶涌出的难舍热泪呵。灵感就在这时朝他袭来。于是,那篇文章他形成了这样的构思:
那一片绿色让我难忘……
——来自绿皮车生产一线员工心历程实录
苦在绿色:XXX:回乡行囊满车厢
烦在绿色:XXX:我的湿衣比干衣多
汗在绿色:XXX:点点沸水知我们
长在绿色:XXX:慢悭长大品艰辛
乐在绿色:XXX:旅客开怀我开心
京九线上那片绿 侨乡深处那片绿 粤东侨乡那片绿
那段岁月虽然逝去,他要用笔将它记录下来。
他叫徐晓辉,是东莞东客运段现任党委书记。
岁月老人在望着人们微笑,眼神却是充满伤感的……
绿皮车退出历史舞台,他又上了红皮车。过去是车长,现在仍然带领着那个车班。1969年10月19日,他出生在湖南常德的一个铁路职工家庭。父亲是一名火车司机,母亲也是一名铁路职工。在那样一个年代,能够做一名火车司机,是一件非常令人羡慕的事。他父亲从事的职业,让他一直很自豪,也立志长大想做一名火车司机。
后来他参军了。再后来他退伍,先在地方一个氮肥厂工作,在那里干锅炉工。1992年,广梅汕铁路开通,他招进铁路来了。在机务段检修车间工作了三年多,1998年4月27日,正式下的令调到汕头客运段。培训了七天,就开始从事列车上的客运工作。登上绿皮车的第一天:1998年5月3日。1999年10月任列车长至今,可谓是绿皮车上元老级功臣了。
他参加铁路工作时,风华正茂才23岁。任列车长之前,当过列车员、补票员、安全员。开始跑阜阳,后来跑合肥。将自己的整个青春都献给了客运事业,伴随着东莞东客运段绿皮车的诞生与消亡。他仍在跑东莞东至合肥的车,只不过更换成舒适的红皮车了。他还记得自己曾经是一个军人,仍没有忘记他入路前想火车司机的理想。他是幸运的。当上了列车长,不是跟火车司机一样风光吗?无空调的绿皮车,可以转型变为空调红皮车。他那戴在左臂膀上的标志牌,却始终没有变动,也不能变动,上面清晰的标明:列车长 广1482。
他叫曾祥永,如今向绿皮车告别,他眼神夹着丝丝惆怅与怀恋,毕竟自己在这里奋斗了十多个春秋呵。他这一生最顶盛的时期,定格在列车长的岗位上……
绿皮车时代锻炼了一批人,培养了一批人,塑造了一批人。通过这所绿色熔炉的锤炼,岗位成才,脱颖而出。他们将自己的青春与热血,都献给了那个绿皮车时代,沉浸在那“绿色的海洋”里,淡淡的忧愁透着深深的甜蜜。他们习惯了那种环境,爱上了那种人与人之间纯净的“绿色氛围”。有的人调离了绿皮车岗位,又还想继续回来;有的人,还想在本职工作中干出一番事业来……
但是,他们青春的年华,却在无情的岁月中渐渐隐退,有的头发花白了,额头露出了皱纹。有的连胡子,也开始染上白霜……就是在这个时候,饱经沧桑的绿皮车,也悄然向他们告别了。
燃烧的岁月
绿皮车时代,那是激情燃烧的岁月,释放着一股巨大的正能量,这段历史,原副段长张虹彬是终生难忘的。
1980年,她开始参加工作,在耒阳车站客运车间担任过客运员、广播员、主任计划员,1992年离开衡阳车站,调到广梅汕参加新线建设和开通的。
调到客运段后,由客运主任转到客运副段长。虽然没有跑过车,但跟列车长、列车员在车厢里面一起奋斗,每年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在车上。比如日常的安全、路风、服务质量检查和每季度的质量内审(对标)等。每趟绿皮车都严重超员,整个通道都走不通。那时广梅汕买来的绿皮车是国铁淘汰的22型车底,老远瞧着它,充满着沧桑感。那个车烂成怎么样子呢?她曾经在餐车过道地面上,都能看到下面滚动的轮子。2007年才开始换成25B,条件相对好了很多。空调车超员50%就得叫停,车厢内就已经走不通了。非空车超员100%还要往里面塞人。不象现在这样对超员有控制,那时计划运输有些乱。乘务员换班要等列车停靠大站,停车时间较久时,从窗户爬下去,从站台上跑到餐车去吃饭,接班的乘务员也是从站台跑到自己的车厢。那时每年春运,都要培训列车员如何爬窗户,怎么关好边门等有关技巧。比如在旅客爆满的车厢里,你要关好边门,单靠手是不行的,还要练就一身“脚功”,手脚并用才能关好边门。不通过培训,新来的列车员,根本无法胜任特殊时期这项特别的工作。因此,当时绿皮车成立了专门的关门小组,旅客蜂拥上车后,专门负责关好所有车门。这项工作,都是挑选年青力壮的男列车员担任。绿皮车年代列车员不担心车厢爆满三、四千旅客,而是望着大包小包堵满所有过道头都是大的。只有将每节车厢四个边门,堵两个专门放旅客的大件行李。
绿皮车上茶水员很辛苦,尤其是在夏天,要围着茶炉转。时时刻刻汗流浃背,有时刚送完一号车厢的水,送水车还没走到二号车厢,一号车厢保温桶又空了,为了确保旅客供水,茶水员只有不停地奔忙。1980年至1985年,她在耒阳车站工作时,每年暑运都要带领团员青年到站台,给绿皮车的旅客送开水。看到车厢里汗流浃背,赤着上身从车窗举着杯子要开水的眼神,恨不能有三头六臂来满足停站短短时间内,那些渴望喝到水的旅客。
乘坐绿皮车的大多数是农民工,农民工很纯朴。只要乘务员对他们一份爱,他们就从心底感你十分的情。记得那时搞绿皮车整治,他们将车厢打扫的干干净净,待旅客的态度非常好。农民工对眼神都不一样,真有点受宠若惊。你帮他们提下行李,上车扶他们一下,他们都非常感动。
她印象比较深的事,那时铁道部规定旅客协助列车搞治安联防,叫治安联防员。由列车员选出本车厢的治安联防员。列车员在列车始发时,都要做好旅客到站登记。在这个基础上,暗中物色人瑞亲王选,一般挑选终点站下车的旅客。一个车厢选两位旅客担任治安联防员。入选的旅客,恰似应征入伍的军人一样,将路地联防这项工作看得伟大而神圣,十分尽职尽责做好这项工作。如协助列车员巡视车厢,发现旅客有不文明的行为及时制阻。巡视的姿式与神态,既庄重又充满着自豪感。治安联防员选定后,他们戴上牌子到餐车去开会,由乘警长与他们讲述治安联防的相关要求以及他们的职责。然后,他们再到车厢去巡视,造点声势,威震那些不法份子。
那时搞红旗车厢评比,咱们的农民工旅客,还为自己车厢的列车员拉票。喝彩声与鼓掌声此伏彼起,形成了一道绿皮车上特有的人文景观。他们过年后,踏上南下打工的旅途,还带一些土特产送给列车员。列车员刘艾美,就经常遇到过这样的事。乘务员把旅客当亲人,旅客也将他们当亲人。当时,段里开展“假如我是旅客”的活动。那时的提法很多,把旅客当亲人,把旅客当上帝等。她跟车长讲课时也提过,将旅客当上帝,你们谁见过上帝?那就将旅客当作自己最亲的人。曾鸣当段长的时候,就在东莞东专门搞过整治,要求列车员不容许粗暴对待旅客。所有的列车员,一个一个的谈体会。你是怎样为旅客服务的?查找出自己还没有做好的地方?休班人员全体在地面学习,休息四天要学习讨论三天,要求列车长当着班组所有列车员的面,说自己上一趟车是如何做的,在乘务员面前不能说假,互相监督,大家交流怎么样提高服务质量。当时有一个副队长整治活动期间训斥旅客,讲他不应该将行李放在车厢过道上。见这场景,她心里好气,后来要求这位副队长到所有班组作检查。作为一个管理人员,教育车长、列车员要和霭对待旅客,把旅客当亲人,你自己却不作出榜样……搞得他好没面子。不过,后来他表示理解还感谢她。也不得不承认,通过这次整顿,列车员的服务水平普遍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还有件事,她印象也特别深。1997年汕头客运段开行汕头至广州东的小编组豪华车,从东北航校特招了一批列车员过来。那时豪华车的列车员,穿得都是学习模仿日本《新干线》电视剧中列车员装束,所有豪华车列车员经过严厉的军训和业务、礼仪培训,要求乘务员在列车运行中不坐乘务间,一直站立在车厢两端,观察车厢里旅客有什么需求给予帮助。为了提高豪华车乘务员的服务技能,1998年他们组织去南方航空公司学习交流,南航也组织空姐与他们豪华车的列车员,一起到铁路来学习与实践,并上了绿皮车为旅客服务。服务的水准与档次,都是参照一流空姐的标准进行。她们在空调车上进行这样的特色服务,旅客感到新鲜,但还是能接受。她们进入到尘旧破烂的绿皮车上,这个反差就太大了。“阳春白雪”对应“下里巴人”,给人视觉上都有很大的冲击。那些从偏僻农村进城务工的农民工,那见过这样的场景?这一个个天仙般的姑娘,穿着又这么高雅亮丽,来为他们衣着褴衫一身臭汗的农民工服务?太阳真的从西边出来了?天啦,他们真还享受不了这样高端的服务呢。露出诧异与不可思议的目光,反而浑身不自在了。他们用异样的眼神,望着这批“天外来客”,一个个感到挺别扭……
非空车时代正在悄然远去,铁道线上奔驰的绿皮车已是越来越少了。但难忘那“绿色岁月”,时时浮现在她的脑海,那个时代许多鲜活的人与事,让我永远不会忘怀,那是激情燃烧的年代……
令人欣喜的是,马年金秋又传来新的喜讯:从今年年底开始,全路所有客车(动车、高铁、城际除外)车体颜色将统一为橄榄绿色。中国铁路又将回归新一轮的绿皮车时代。绿皮车又新一轮的“鸟枪换炮”啦,外表是绿色潘若瑶,车厢内还有空调。我真还期盼着这一天早日到来呢。
她还深切感叹道:当时跑绿皮车大多数都是生龙活虎的年青人,男孩子为多数。业余时间他们参加文体活动比较踊跃,合阜车队的篮球打得不错。每次比赛都获全段第一名。我们段能说会唱会表演的草根明星,就是一直在跑绿皮车的林惠平。跑绿皮车的乘务员,人们一眼就识别。因为他们的衬衣长期被汗水浸透,跟空调车乘务员的衬衣颜色就不同,那是汗水的颜色青春的颜色……他们现在一个个都变老啦,有的变化还比较大,我一眼还认不出来了呢。
绿色的回归
绿皮车留下的那绿色的记忆,是值得美美回味的。它恰似战争年代的小米加步枪,武器虽然落后,发挥的功效与作用却是巨大的。它为几代中国人的旅途奔波,立下了汗马功劳。尤其在昔日“春运潮”、“暑运潮”、“民工潮”、“学生潮”中,发挥着交通运输战线上的主力军作用。2008年南方那场罕见的大冰灾,汽车已经全部停运,航空也几乎处于瘫痪,绿皮车却在超负荷运行……
绿皮车的淘汰,有一个现象值得人们反思,是它真的走到自己生命的尽头,人们不需要它了?它才不得不告别历史舞台?正如商城的倒闭,是没有市场需求 ,惨淡经营无法维持生计的结果?恰恰相反,绿皮车是在客流量的高峰期,人们对它的热度始终不减的前提下,开始激流勇退的。这是什么因素与内在的动力呢?我们前面对它进行了分析。如它十分低廉的价格,站站停便民的特点,列车乘务员在绿皮车上展开的一系列特色服务等。其实还有一个因素,我们没有辩证的看待它那致命的弱点与弊端,只看到它没有空调不利的一面,而忽略了它没有空调有利的一面。人们却品味出来了。不必说广大旅客,就连盛夏季节在绿皮车上闷出一身臭汗的列车乘务员,也都有深切的感受。他们一方面戏称呆在绿皮车车厢里犹如“蒸桑拿”,尤其将茶水员形象比喻成“桑拿汉子”。另一方面,又尝到了绿皮车的甜头。最直接的感受是:跑一趟车下来,可以痛痛快快舒舒服服甜甜美美睡上一个好觉。不会翻头复去睡不着,不会半睡半醒梦又多。跑车累了,即使回家没有好菜,也能狼吞虎咽吃上几大碗饭。通过这么一睡一吃的休整,人的精神很快就恢复过来啦。浑身象有使不完的劲,又想归队啦,绿皮车在诱惑着他们呢。
这里面是什么原因呢?因为不管天气是冷还是热,出汗对于人体非常有好处。最常见的就是通过排汗,可以消除体内多余的热量,有排毒的功能。正常出汗可以调节阴阳平衡,排出体内废物。每个成年人全身约有200万~500万个汗毛孔,每当人体体温升高到一定程度时,这些汗毛孔便会自动打开,仿佛开窗通风换气一样,体内及体表的毒素污物便会通过汗液而排出,并将体内的有害细菌杀死,给人体内部来一次大清扫,使人体其他内器官免遭毒素的侵扰,同时也美化了肌肤,这就是为什么当人体运动出汗后,会感到神清气爽的根本原因。
绿皮车没有空调,在没有空调的车厢里,会形成寒冬更冷,盛夏更热。这是它的致命弊端。但没有空调的列车,它就没有优点吗?它能开窗透气,享受大自然吹进来的风。虽然有时吹进来的是热风,有时是冷风,但它是纯净的绿色的。通俗的讲这是新鲜空气,有益于身体健康。乘务员通过工作的辛劳,会流出一身大汗,那实际上等于体内在排毒。一方面呼吸着新鲜空气,另一方面体内又在排毒,一个班下来,显然乘务员能够吃得香睡得甜了。
现代化的空调车却恰恰相反。车窗紧闭,空调强行制冷或制热浮水洲岛,满足人体需要的最佳适应温度。医学专家却提醒,长期身处空调环境,人们的体温调节功能会退化,出汗功能也可能紊乱。人的汗孔中医叫做“玄府”,是体内与外界沟通的通道。在正常情况下,人体遇上高温,玄府就会洞开,热量和一些代谢产物会通过汗液排放出来;而人一旦遇冷,玄府就自然闭塞,使得寒邪不能从外界侵入人体。因此,在空调环境中,人体的“玄府”,显然就不能正常闭合,起到对人体平衡的“屏障”作用了。
因此,长期跑绿皮车的人,进入到空调车,反到不适应了。工作中本该要出汗的,舒舒服服没有出汗。退乘回来,看上去一身干干净净,迈出的步子却显得沉重,而且一股莫名其妙的疲惫感向他们袭来,导致吃饭没口味,睡觉不踏实。虽然经过几天休整,精神很难恢复到最佳状态……对比之下,他们又开始惦记着或者说怀恋着那片难忘的绿色呵。
我国唯一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他就一针见血的指出:我们要让人们记起来,在人类没有发明空调之前,热死的人并不比现在多。在人类没有发明电灯前,近视眼远比现在少。在没有电视前,人们的业余时间照样很丰富。有了网络后,人们的头脑里并没有比从前储存更多的有用信息;没有网络前,傻瓜似乎比现在少……
人类非常奇怪,一方面在朝现代化飞速发展,用人类的智慧把控万事万物。另一方面,人类又在返朴归真,回归到大自然中去。绿皮车时代已经结束,人们仍在惦记着那一片自然的绿呵。不仅仅是新鲜的空气,车厢外自然的风,而且还延伸到列车员队伍中那种纯朴的友谊,那股很强的凝聚力。
现段党群办主任肖庆云,原来也跑过绿皮车。他说在绿皮车时代,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是显得那么纯真。分开了就想再聚,离别后时时牵挂。今年春运,很多人原来是东莞东客运段的,现在调到别的单位去了。这次都抽来支援春运工作,特别是曾担任过乘务工作当过车长的,更是首先点他们的名。
他们谈吐起当年的往事,非常热烈与亲切。他们说,哎呀,这次回来还是很有感受,找到了当年那种难忘绿色的感觉。曾经他们十几岁或二十多岁,在这里跑车,后因铁路改革重组,调离到别的单位。有的十多二十年没再从事乘务工作,这次有幸抽回来参与春运,真的觉得特别难忘特别开心。他们曾经在客运战线上奉献过,流过汗,流过泪,流过血呵。眼下又在这里重逢,怎么能不感慨万千呢?他们期盼着绿色的回归,是过去绿皮车时代那种人与人之间的纯朴情感,以及那难忘激情燃烧的岁月。
绿色的回归,绿色真的回归了。继绿皮车之后,中国人熟知的红皮火车也将退出历史舞台。取代红皮车的,将又回归到绿皮车时代。
中国铁路总公司正在酝酿对全路时速在160公里以下的普速列车统一更换外漆,覆盖动车之外的所有普速客车,至少涉及4.8万辆普速列车,这是中国铁路有史以来对普速列车外观最大规模的改造项目。
中国普速列车中最常见的是红皮车,即快速列车(K字头车,为空调客车),外表涂装主色调为橘红色和白色相间,故名“红皮车”,是替代“绿皮车”担当中国铁路旅客列车的主力车型之一;其次是蓝皮车——特快列车(T字头车);再其次是白皮车——高级直达特快列车;最少的是绿皮车。
这些列车的外漆将统一刷成橄榄绿,腰饰带为淡黄色,车顶中灰色。未来中国的普速客车将以腰饰带形状的不同区分速度等级。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表示,这是中国铁路总公司各个管理局为了更好地让职工掌握哪些是快车哪些是慢车,更加便于管理;旅客也不会坐错,因为现在火车发车密度比较大,像南京这一带十分钟一趟车,像公交一样。颜色的区分有利于识别,不过高速列车暂时还不会调整。
当然,此一“绿”非彼一“绿”也。分界线显然是在空调车与非空车之间。即将到来下一轮“绿色”,无法代替过去那段历史,只意味着宣告一个新绿皮车时代的到来。
绿皮车时代留下的绿色记忆,是值得美美回味的。那是风雨的记忆,冰雪的记忆,炎炎酷暑的记忆,漫漫寒冬的记忆,人海如潮的记忆……当然,也有阳光灿烂的时候,春风拂面的时候,温馨微笑的时候……
绿皮车时代留下的绿色记忆,是值得细细品味的。那是一个传奇的故事,一段难忘的经历,一次人生意志的磨炼,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在那绿皮车年代,每一个春秋,都是由酸甜苦辣链接而成;每一天日子,乘务员都付出了巨大的热情、辛劳与汗水。
当记忆的闸门打开,绿色的记忆,便变成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二〇一五年八月八日
钟奋生简介
钟奋生(原名:彭光林),江西修水县人。中国铁路作家协会会员广铁分会理事,《中国报告文学》杂志重点签约作家,中国策划学院签约作家。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已发表文学作品约三百多万字。出版著作有:长篇小说《红玫瑰》、《蓝玫瑰》;长篇记实文学《江西共大风云录》、《赞助营销密码》等。小说、散文多次获奖,中篇小说《天边滚动的闷雷》荣获全球首届国际有奖征文大赛一等奖。
钟奋生工作室:http://www.zfsgz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