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二先生第597期【语文名师·何泗忠专辑】我是这样来教柳永《雨霖铃》的——《雨霖铃》悬念教学反思-张玉新导师工作室

第597期【语文名师·何泗忠专辑】我是这样来教柳永《雨霖铃》的——《雨霖铃》悬念教学反思-张玉新导师工作室
?提示:点击上方"张玉新导师工作室"↑免费订阅本刊
导读
语文悬念教学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倒叙法、问题诱导法、语言节奏法、开合教材法、故意错误法等手段适时地创设“悬念”,构建一种期待,这种期待使学生在听课过程中产生一种关注、好奇、牵挂的心理状态,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不断想象、不断推理、不断思考、不断质疑、不断批判、不断发现、不断求证、不断享受的过程。
——何泗忠
本专辑推出五篇文章,第一篇为理论阐述,第二篇到第六篇均为何泗忠老师运用语文悬念教学法进行授课的实例。
何泗忠简介

何泗忠,男,汉族,1964年12月生。湖南省资兴市人,著名语文特级教师,教授级(正高级)教师我是杀人魔王,深圳市继续教育课程开发专家、主讲教师,深圳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广东省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广东省教育学会评价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语文悬念教学法体系”的创建者与实践者。
1984年参加工作,先后在湖南省资兴市二中、资兴市三中、资兴市一中、资兴市立中学任教,曾任高中语文教师兼班主任、语文教研组长、年级主任、教研室主任,2009年调入深圳市第二高级中学。现为深圳市第二高级中学党委委员、科研处主任、中青年骨干教师发展促进会会长。
从教33年,担任班主任17年,善于转化后进生;任教高三20年,上课深受学生欢迎,多次被评为学生最喜爱教师,2014年,被评为深圳市首批学生最喜爱教师;作文教学有方,指导学生发表或获奖作品400多篇;先后获政府嘉奖4次,立三等功2次,二等功1次。应邀赴全国各地讲课或讲学150多场次。
何泗忠作品
第五篇 我是这样来教柳永《雨霖铃》的
——《雨霖铃》悬念教学反思
原载于《语文报》2009年第1期
《诗·大序》言:“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这几句话,从创作者的角度揭示出了诗歌抒发性情的本质;但从接受者的角度来看,其实也道出了我们领悟诗歌的秘诀。我在教柳永的《雨霖铃》一词时,深受启发,我的教学就基本上是按以上这段话传授的秘诀设计的:
第一步:“发言为诗”——诵读《雨霖铃》
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马场良马。”谓读得熟,则不待解释,自晓其义也。这实质上说明了诵读的重要性。从增强语感龙百川,到提高阅读能力,进而提高写作能力,诵读是基础。诵读把书面的文字语言转换成为声情并茂的有声语言,是眼、口、耳、心并用,多种感官参与的活动。像《雨霖铃》这样文质兼美的词,第一步就要抓诵读。诵读,包括个人自由读、全班齐读、个别范读、男生读、女生读,形式不等,其声也滔滔,其乐也融融,读个酣畅淋漓,读个忘乎所以,通过诵读,我让学生直觉把握《雨霖铃》一词的情感意境。
第二步:“情动于中”——改写《雨霖铃》
柳永《雨霖铃》,虽是一首抒写离愁别绪的词,但它却叙述了一个完整的离别故事,暗含有人物、情节、环境小说三要素,于是,在学生诵读“情动于中”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将此词改写成一篇微型小说。学生在改写的过程中初步理解了词的句意,把握了词的内容,感受了词的意蕴,体验到了再度创作的快乐。
实施步骤:
1.让学生将此词当成故事来读,并根据此词内容将这首词改成一篇微型小说。
2.让学生朗读自己改写的作品。
3.师生互动,结合原词来点评学生改写的作品,从而引导学生逐句理解此词的句意,并在学生作品与原词对应的基础上,归纳出此词的内容要点如下:
(1)离别时令(寒蝉凄切)(2)离别时间和地点(对长亭晚)(3)离别的天气(骤雨初歇)(4)离别心情(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5)离别去向(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6)别后痛苦。
4.组织学生重点讨论别后痛苦,并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师生互动,归纳出别后的四重痛苦:

第三步:有感而发——解读《雨霖铃》
对诗词的鉴赏不能停留在单纯的言语直觉、经验的低层次上,教师更应该创设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对同一部作品提出不同的见解,进行个性化解读。
在教学《雨霖铃》时,我让学生指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且说出喜欢的理由。然后教师在学生点评的基础上再次点评、深化。从而引导学生深入把握此词的意境,领悟此词情境交融的艺术特色。
(抓住学生兴趣点设置悬念,兴趣点是一种兴奋剂闯荡隋唐,它激起了学生的阅读欲望,学生认真钻研诗歌,纷纷说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并加以分析)
课后补记:
师:柳永的《雨霖铃》以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把离情别绪写得缠绵悱恻,动人心弦。通过前面的诵读,改写,同学们对此已有较深刻的体会。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体会,说一说你最喜欢词中哪一句,并说出理由。同学们说,好不好?
生 (一齐) :好。
学生1:我最喜欢“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个句子。
师:你为何最喜欢这个句子?
生1:因为这句中的“柳”被诗人赋予了一种愁绪。“柳”与“留”谐音,古人离别时有折柳送别的习俗。还有句中“晓风”给人凄冷的感觉,“残月”使人感到不圆满。
师:晓风残月,为何不写晓风圆月?
生1:圆月,意境就不同了,天上月圆,人间圆,天上月缺,象征人间之事不圆满。“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啊。月是离合的象征,残缺不全的月,最易引起词人的愁思。
师:很有品位,鉴赏得好。
生2:我最喜欢“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这个句子。
师:为什么最喜欢?
生2:因为这句诗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流泪眼观流泪眼,断肠人送断肠人千年后娘,满腹哀伤情,尽在不言中。这是心的交流,心的对话,心的感应。
师:这对恋人即将分别,作者只写他们“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动作情态,没有写他们千叮咛万嘱托的语言,假如他们这时说话了,那么,他们会说些什么呢?
(采用问题诱导法设置悬念,学生纷纷响应,学生有沉思者吴澋滔,有查阅资料者,也有互相讨论者。片刻。举手者众。教师示意作答。)
生3:男方可能会说“在天愿作比翼乌”,女方就说,“在地愿为连理枝”。相互表达永不分离的美好愿望四女奇缘。
生4:女方说:“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男方说:“誓不相隔卿……誓天不相负!”
(全体大笑。)
生5:他们可能会对天盟誓:“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顾国宁,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拉夫德尔!”
生6:我觉得这时用《上邪》来模拟他们的语言并不恰当。从表达忠贞不渝的爱情决心看,是讲得过去的。但它不符合本词的情调。这首词是婉约词,写得非常凄婉,抒情主人公的情怀是缠绵的。《上邪》诗是豪放的,一泻千里,显得热烈而直率……
生7:那就说“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吧。
(热烈的掌声。)
生8:我最喜欢“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一句。暮霭朦胧,诗人内心的凄苦也像云雾一样缠绕,给人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挥之不去之感。
师:可见,这句既是写景孔龙震,同时也是写情。“去去”,极言行程之远,“烟波”用“千里”形容,暮霭用“沉沉”描绘,“楚天”以“阔”来状写,这就是用空阔无边之景衬托游子零落天涯,孤苦无依之情。
生9:我喜欢“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这句。
师:为什么喜欢?
生9:因为这一句一开始就给全诗定下了感情基调——凄切。
师:寒蝉凄切,诗人的心凄不凄切?
生9:凄切,这其实也是诗人心境的反映。“感时花溅泪,崔宇革恨别鸟惊心”,同是猿猴的叫声,在白居易笔下是“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因为这是白居易贬居江州时写的,而在李白的笔下却是“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此时心情愉快。作者此时的心情是悲哀的,蝉的叫声本来就凄切,此时此刻此地此心听起来就更为凄切了丁梦雨。
师(总结):通过以上我们师生互动点拨,我们把握了此词的意境张辽新传,同时,领会了此词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词的上阕主要是写景,下阕主要是抒情,情景交融,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第四步:“故永歌之”——听唱《雨霖铃》
诗词源于歌。词是可以合乐歌唱的,尤其是柳永,他通晓音律,创作的词,在当时流传很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可惜的是,远古神音早已失传。好在今人摩其古韵,把柳永的不少词再次谱成了曲加以传唱。多少弥补了这一缺憾。其中台湾歌星邓丽君唱的《雨霖铃》,忧伤的情调与柳永词《雨霖铃》凄切的情境十分吻合,在学生朗读、改写、个性化解读进而较好地把握了诗歌情境的基础上,把邓丽君演唱的《雨霖铃》播放给学生听,让学生在倾听中想象,在想象中沉思,体悟柳词的凄美意境,感受《雨霖铃》的艺术魅力,这种效用是其他形式所不能取代的。
实施步骤:
1、播放邓丽君演唱的《雨霖铃》,学生听唱。
2、再次播放邓丽君演唱的《雨霖铃》,学生跟唱。
第五步:“手之舞之”——背诵《雨霖铃》
“熟读成诵”对诗词的学习鉴赏十分重要,它能帮助我们积累语言素材,更重要的是能形成语感,对学生今后继续学习诗词大有裨益。“熟读成诵”一词,含有多读自然能背诵这个水到渠成的过程。在以上各个环节的基础上,特别是在诵读及改写的基础上让学生理解了词意和词的脉络之后,在课堂上,按照以上第二步骤理清的词的脉络让学生试读一到两遍,学生就能手之舞之的背诵了。
以上五个步骤我没有平均分配时间,而是根据学生实际,宫二先生有所侧重,做到有机融合,互为补充,相得益彰。这节课,学生“读”之入情,“改”之用脑,“解”之用心,“听”之而浮想联翩,“背”之而手舞足蹈,让学生真正把握住了柳永《雨霖铃》一词的神韵,而且在教学过程中悬念迭生,精彩不断,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附:板书设计

张玉新导师工作室
本期责任编辑:张广博(工作室第五期学员,任教于长春市第十中学)
本期版式编辑:张广博(工作室第五期学员,任教于长春市第十中学)
导师简介
张玉新,吉林省教育学院高中部语文教研员,吉林省教育学会高中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张玉新导师工作室”主持人。入选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库,国家中职语文课程标准组专家。曾在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任教二十年,秉持“原生态”教学观,是“语文教育民族化”主张的倡导者与实践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