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准简介第20期 风寒湿痹 【名医医案】戴丽三医疗经验选-小夏说一说

第20期 风寒湿痹 【名医医案】戴丽三医疗经验选-小夏说一说

陈××,男,十四岁。患发热恶寒吕燕身高,头痛,身困.腰酸寇准简介林彪日记,恶心欲吐。初服桂枝汤后症状未减,次日出现舌苔微腻,恶寒少而发热增高,症似风温,又改服银翘散与葱豉汤合方,药后日晡发热如疟状。又服西药阿的平无效,竟转全日发热,下肢剧烈疼痛,夜间发热尤盛,体温39.5℃,卧床不起,烦乱呻吟,不得安寐。起病至今已半月余,症情混杂,寒热莫辨,乃延余诊治夏健强。细审之,患者初因气候突变,感受寒邪而发病。症见:舌质青滑,舌苔薄腻,脉浮而无力,面色及口唇发青。病已多日,今仍发热,脉浮为表邪尚’在赵纪来,由于寒湿阻滞经络“不通则痛”紫尸皇族,故下肢疼痛。脉症合参,证属阳虚感寒兼湿邪内滞。先予温经散寒、调和营卫兼理气机之法。处以桂枝加附子汤加味。处方:
附片60克桂枝12克杭芍12克
香附9克麦芽9克甘草6克
生姜3片大枣3个
方中用附片温太阳之经脉;桂枝汤以发表解肌、调和营卫;合香附、麦芽以行太阳之滞气,开太阳气机。
二诊:服上方一剂后,较前安静,但发热未减,下肢仍痛,且出现呕恶,舌脉同前。此乃寒湿凝滞、胃浊不化、浊阴上犯所致。法当以温经通络,驱风散湿,行滞、降逆。处以自拟附子桂枝独活寄生汤:
附片60克桂枝9克桑寄生15克
杭芍9克法夏9克茯苓15克
台乌9克陈皮6克独活6克
防风9克川芎6克甘草6克
生姜5片大枣3个
方中附片、桂枝、杭芍、甘草、生姜、大枣用以温经散寒通络;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合与茯苓增强健脾利湿之功,法夏降逆止呕,燥湿化痰;台乌行气、散寒,川芎活血行气,二者合用增强行气止痛之功,防风、独活祛风胜湿、行痹止痛;桑寄生补肝肾、除风湿。
三诊;服上方二剂后,夜问发热稍减,体温渐降芳飞剪发网,呕止,烦定,已不似前之呻吟,口渴思饮而不多。此系下焦元阳虚衰,阴寒内盛。宜温阳祛寒,处以《伤寒论》吴萸四逆汤:
黑附片60克炒吴萸6克干姜9克甘草5克
方中吴萸温中散寒,疏肝暖脾,善解厥阴肝经的郁滞而行气止痛,且能降逆止呕,合四逆汤峻扶元阳之不足。
四诊:服上方一剂后,发热大减,口渴亦止,多日卧床不起,现已能起床便溺,溺色稍赤。但仍感下肢疼痛,不能移步,苔转白腻,脉仍濡金菩提上师。此系中阳虚衰,以致寒湿凝滞,气机不畅狗洞打一字。宜交通阴阳,散寒祛湿。处方:
第一方:
黑附片60克干姜15克葱白3个
第二方:
麻绒3克杏仁6克桂枝6克
白术12克甘草5克生苡仁9克
第一方系自通汤,用以交通心肾之阳,补吴萸四逆汤之不足也。
第二方即《金匮要略》麻黄加术汤及麻杏苡甘汤合方用以温散化湿。五诊:上二方交叉各服二剂后,发热全退,惟觉下肢仍有疼痛,脉濡
缓,舌苔薄腻。此乃脾湿不化,阻滞经络,吴正元故下肢仍有疼痛康托尔集。法当健脾燥湿,祛风通络为治。处方:
猪苓6克炒泽泻6克茯苓15克
苡仁9克淮牛膝6克土茯苓6克
萆薢6克焦黄柏6克丝瓜络5克
桑枝9克防风6克独活6克甘草5克
方中猪苓、泽泻利水渗湿,苡仁,白术健脾利水、燥湿,萆薢祛风除湿,合桑枝能利关节除风寒湿痹漩涡慕留人。丝瓜络通筋络、舒血脉,与桑枝合用增强其通利血脉关节的作用,防风、独活祛风胜湿,疗风痹诸痛,黄柏坚肾、益阴而燥湿,淮牛膝益肾、引药力下达,善治肾虚腰腿疼痛或膝痛不能屈伸。
六诊:服上方一剂后,小便清长佟石头,下肢疼痛大减,已能移步。脉已平和,舌心微黄腻。此湿欲化热,处以原方减去萆薜、桑枝、丝瓜络、甘草,加沙参15克、元参9克、知母6克滋阴降火,再加筠姜散寒、除湿以开气血之凝滞。
七诊:服上方二剂后,竟能自由行走,惟步行时感轻微疼痛。考虑患者素禀不足,经此病后,元阳更虚,继以术附、参附、吴萸四逆、白通汤等更番调理而愈。

图书信息
书名 戴丽三医疗经验选
作者 戴丽三
出版社人民军医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年1月1日
作者简介
戴丽三(1901~1968),著名中医学家,年少即继承家学,随父清代名医戴显臣学医,1919年悬壶昆明其后四十九年行医生涯申多恩,潜心攻研歧黄之道,中医临床各科俱有特长,尤擅内科、妇科、儿科、临床屡起疑难重证。享受盛誉板蓝花儿开,戴丽三1950年8月创办云南省卫生厅总门诊部(省中医院前身)出任主任,1955年被国务院任命为云南省卫生厅第一任副厅长,曾任全国血防科研委员会委员、省中医协会主任等职。戴丽三博览众家,对历代各家著作都有深刻研究,学有心得,特别善于运用《伤寒论》、《金匮》方辨证论治。由于其经验丰富,临床疗效高樊韵儿,制方严谨、理、法、方药一线贯通,便于学习和临床运用六丑废人,所创验方。被中医后学争相传抄,均以先睹为快。
戴丽三重视科学的思维方法,推崇唯物辩证法,所著《中医辩证原理》一书,集中论述了《伤寒论》的辩证论治思想洪紫琳,展示了其毕生苦心钻研仲景之学的精深心得。因其精深的医术造诣,独树一帜,自成一家,成为云南中医界的学术流派之一。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来源搜集于网络,仅供学习参考。
感谢原作者辛苦劳动,如果侵权请告知,将下架处理。请勿用作商务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