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兵传奇txt全集下载染指甲、戴手环、喝雄黄酒……这么多端午习俗,你却只记得吃粽子!-知食分子知食分子

染指甲、戴手环、喝雄黄酒……这么多端午习俗,你却只记得吃粽子!-知食分子知食分子
知食分子输入文字致我们终将增长的体重(foodzhishifenzi)

文:徐壮志
***
在中国传统节日中,纪念名人之死而形成的著名节日有二:清明节,端午节。纪念晋国臣子介子推的日子发展成了专用的祭拜节日清明节,而大诗人屈原的忌日却成了端午节。这个颇令人不解——论出身,论官职,论历史地位,论一切种种,都没有理由。但存在即合理京本政树,历史演绎自有其不可忖度的逻辑。
按下历史不考。按我国节日习俗,小节有小吃,大节必大食。端午节比较统一:吃粽子。
粽子好不好吃?纯从美食角度,十分一般。不过是米和枣、肉之类混合,以粽叶裹起煮熟而已。粽叶那淡淡的清香当然是特色,但未必就比荷叶饭好到哪里去。
然而端午节确实是儿时最喜欢的节日之一。

照例,天还不亮,粽子味儿已经飘得满室皆是——一般来说史小诺简历,节日的食品,父母都是摸黑起来做,等我们睡醒,就能吃到现成的了。但粽子不能马上吃,太烫了。而我们家乡的粽子跟你在超市里买的不一样,个儿太大,一时半刻根本凉不下来江望兵。但我也例外地不汲汲于马上就吃,而是先检查自己的指甲。
我们家乡的风俗,小孩子在端午节要染指甲的。
染指甲是一个不能不重视的事。能不能染好,染成那种红得透黑的颜色,事关荣誉。因为大家都要染,哪个孩子没有好胜心呢。何况还有一个关键小兵传奇txt全集下载,容后再讲。我们染指甲,要用指甲花——后来才知道叫凤仙花,和煤炭适量、明矾少许一起捣成汁,厚厚地涂于指甲盖上,然后用桑叶把手指头整个裹上,再用线系紧。
晚上包好,次日起来解封。成与不成,在此一举。在孩子间有这样一个说法广泛流传王绍珏,那就是倘若你晚上放了屁,那么指甲就染不好。
所以没染好是很丢面子的。容易成为嘲笑的对象。

还要在手腕上戴上一个五色线拧成的手环。家里只有白线,赵珈琪我们要自己上山寻找各色草根来给它染色,再编成绳。忘了要戴几天了,反正不能扔掉,最后要放在墙头上,据说会被喜鹊衔走,两个月后要用来给牛郎织女搭桥用。
还不能马上吃粽子。接下来要去河边,用清晨清洌的河水洗眼睛,据说可保眼睛清明。再接下来,还要到山坡上去拨艾草,把这一把把带着苦味儿艾草置于墙头门角等地。
太阳起来了,小山村此时也醒了过来谦王煞妃。炊烟股股,驴嘶犬吠,孩子们急着出去跟伙伴们玩,开始催着大人赶紧开锅吃粽子了。在我们家乡,粽子只有一种,就是用小米和枣做的。此时我的世界只有十里方圆——向东走到镇上,向西到外婆家,都是十里地的一座山。二姨家在十五里外,远得像在世界的另一边。所以,我以为世界上的粽子都是用小米和红枣做的。虽然试着用父亲那个红皮笔记本抄离骚,但却完全不能理解那位造就了这个节日的大诗人——到现在,他诗中那些光怪陆离的香草我还没认过几个呢。

说一说我们本地的小米和红枣吧。在外人眼中本已十分小众的小米于金源 ,到陕北就是一个大类,又能分出种类来,煮粥的,做糕的,各从其类。用来做粽子的,就是比较黏的一种,我们不说黏,而是用软硬二字来分别名之。红枣亦须用本地产。黄河谷地的红枣很特殊,甜中微带一丝果酸味,不似新疆刺只是一味地甜孟祈星,毫无味觉上的层次和广度,更不似山东枣,只适合脆时吃。我们陕北红枣脆着吃时,其甜味就带着那种极具辅助力的果酸味,下树后香港黑夜,能长期保持一种半干半湿的状态恶女从良,那种果酸味儿好像又经了一丝发酵,口感愈加迷人。把二者结合起来煮熟后,枣在粽子里已是枣泥态,连迷带枣泥地大嚼一口,那种美味难以名状,勉强形容地话就是容易上瘾,结果就会吃多。
粽子吃罢,无论大人小孩,都要饮上一杯雄黄酒。说是可以防蛇虫咬。我们这北方山村,哪里来毒蛇呢。常见的只有一绿一灰两种无毒的蛇,见到我们这些孩子就没有活着跑掉的。那时我一直想制作一把二胡,其中不可少的一样料就是蛇皮。所以碰到蛇,特别是大蛇,我往往穷追不舍。然而取皮后, 又不知道如何进一步处理,最后偷偷藏在家里的蛇皮却发出恶臭,全家惊诧,不得不又偷偷抛弃了事。

彼时已经读过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看得似懂非懂,却对文中提到的赤练蛇信以为真。墙头叫人的鬼故事村里不要太多李君华,特别是我们从小听一个叫“毛野人”的吃人系列故事长大,现在又有了个更恐怖的赤练蛇。当时想,换了我是许仙,一定不给白素贞喝雄黄酒。毕竟人形还是不那么恐怖些吧。
农村里没有冰箱闲坐仙园,煮好的粽子就用井水凉在盆里,能存放好几天。放学回家或山里回来,饥渴交加之际吃上一个,那种享受非同小可。
如今离家已久,再也没喝过雄黄酒。也见识了粽子的种种吃法,方知故乡的做法才是例外。现在,我的端午节只剩了吃粽子一项,可惜的是我对它的胃口却不复当年,对节日的期待也简化为求一日闲而已。虽然生活日渐丰足,然而节日之趣,已远不及当年。
假装文化人的吃货联盟
第 456 期
投稿邮箱:zhishifenzitougao@126.com
来稿请在邮件名称中标注:作者+稿件题目
微信ID:foodzhisifenz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