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医皇后袁世凯在上奏清廷时对时局的阐述-史客儿

袁世凯在上奏清廷时对时局的阐述-史客儿


提示:点击↑上方"史客儿"免费关注!
●原创投稿请至:historymook@sina.com
(一位中国学生,北京,2月6日,1912年2月20日刊登)1月26日,前摄政王醇亲王看望了内阁总理大臣,并转告了皇太后想要授予他二等爵位的美意(在英文中,此爵位通常译为“侯爵”)。这是除了孔夫子的后人所世代承袭以外的唯一爵位,是能够授予中国人的最高位阶的头衔,甚至都极少赐予满族人以外的其他人等。击败太平军叛乱的首脑人物曾国藩、率领“农民军”南征北战收复新疆失地的左宗棠,在生前曾从已故的慈禧皇太后手中获此殊荣;而李鸿章则是在身故之后才由皇太后颁发了这一令人梦寐以求的荣誉。

很显然,在总理大臣与共和派人士交涉和谈的过程中,向他颁发这一殊荣是一件尴尬的事情。同样明显的是,这也是满人策略中的狡猾招数,目的是要中国人确信,袁世凯是戴着满人寡头政治的手套在忙着这一切事情。这是逊位诏书外的另一个戏码,表示皇族想方设法要引诱总理大臣接受这一荣誉,而他又同样决绝地想要予以拒绝,这折射出颇合中国特色的一个有趣画面。1月26日,官方报刊宣布了一条消息,袁世凯已接到了皇太后颁发的诏书,内容如下:
总理大臣袁世凯是一位忠心、爱国的政治家,一直以来尽全力辅佐本朝。自从担当要职以后,他制定国家大计,全力挽救危局。对于大清国而言,他乃是不可或缺的人物。因此,本朝特向其颁赠二等爵位,以此表明我们对其真挚爱戴之意。拒绝接受这一殊荣将是不被允许的事情。
对于诏书的回复
第二天,袁世凯在一份意味深长的上奏中婉拒了这一殊荣。在文中,他回顾了自己自爆发革命风潮以来所做的一切:
当卑职跪接委任状时,真的是受宠若惊。卑职莫敢忘怀,自己世代领受皇恩,并一次次地得到圣上的赞许。革命爆发以后,卑职再次被任命为总督,并被委以统帅大军之职。之后,在组建内阁之时,卑职再被授以内阁总理大臣之职。面对重重的困难,卑职为自己无力力挽狂澜而深感痛心疾首。数月转瞬即过,卑职甚至无从建立微小之功。王朝正面临灰飞烟灭之势,万民之景仰爱戴已如破砖烂瓦一般。国家受到如瘟疫来袭般的重创,却无从觅得医治良方。如同明末的最高将领史可法一般,卑职并无丝毫值得传世的功绩,实罪该万死。此刻,请容准卑职向圣上跪述自就任以来的种种纠结困惑。
革命的成功
起初,革命的本质就是军事行动。它波及了官员阶层和其他人等。在一个月之内,十三省就陷落了,而直隶和山东也都呈现出了众叛亲离的迹象。朝廷听见了人民的期盼,也应允了立法院的求告,公布了宪法的基本条款。于是,皇上实际上便被剥夺了每一份权力,已经到了没有什么可以再继续放弃的地步。政府已经成了某些人仍在渴望着的形式,也就是说,成了一种加诸共和政体之上的空有头衔的政权形式。当卑职起初领受圣恩接受任命之时,其实是倾向于君主立宪制的,卑职尚希望君主之位仍可得以保全。在直隶的军队接受了这些提议,而山东也取消了其独立宣言时,我的愿望似乎即将达成。但是,一俟汉口失陷,海军哗变,未几,汉阳又被占领,南京也告沦陷。某列强友邦从中斡旋请求停战,并为了人民的福祉,倡议举行和平会谈。
于是,卑职派遣了一位代表前往上海共商时局。但是,在两个星期的会议之后,仍是毫无结果,共和派丝毫也不愿意在他们成立共和国体的要求上做出些许让步。直隶与河南的省咨议局于是效仿其榜样,内部频起冲突。紧接着,乌尔加、宁远城、海拉尔等地的革命又连续取得了成功。即使连过去几个世纪以来一直效忠于我朝的封疆臣国也因此而离弃了大清。每每念及这迫在眉睫、危及江山社稷的灭顶之灾,卑职的心里便是忧愤交集。卑职迫不得已地将这些实情一一禀明圣上,于是,蒙圣上允准召集王公大臣们前来觐见,所有人都表达了完全一致的意见。于是,圣上下诏召开国民大会以决定未来的国体。这与卑职先前的期望完全相反,但卑职仍旧抱着国民大会可能不会坚持共和国体的可能性,亦或许会因此而拥护君主立宪。但是,无论是有关会议的地点,还是选举的形式,都未能达成任何结论。同时,无论是曾经效忠于朝廷的总督和大臣,还是对国际事务了若指掌的海外使节,甚至是各港口的商会,这些各地区政界要人贤达的电报如潮涌而至,均一致赞成共和。卑职于私下里涕泗横流,禁不住万分疑惑,为何一个国家的好恶会有如此剧烈的转变,而本朝的运势又为何是如此不可逆转。这是卑职为自己所陈述的未善尽职责的第一重原因。
论及军事方面。在卑职自休养中回归朝廷并接任要职之前,卑职已深感湖北之局势正处在紧要关头,故请求朝廷拨给增援兵力及粮饷。直至圣上同意了请求,卑职才答应接受任命。但是筹措兵力、军援都需要时间。圣上一再催促卑职起程的委任令在卑职到达前线之前便已经收到。到任后,卑职为官兵们鼓劲壮胆;局势亦曾一度扭转,盖因汉口陷落之后,武昌曾一度再度收回。但是就在那时,议会的讨论和各阶层人士一致的需求,均在催促尽快实施绥靖策略。结果是,朝廷一再发布诏书,反对双方持进一步的敌对立场,卑职有幸宣告圣上仁慈的指令,下令停止再度开战。当卑职回到北京之后,发现国库已亏空,尤缺战争所急用的粮草、弹药。卑职在贷款上的谈判亦完全失败。当年,乾隆爷在平定五省叛乱后,又继续展开征服新疆和西藏前线之役,前后共花费银两约1亿。五十年前击垮太平军和其他叛乱武装的荣耀之战,则耗费了至少十倍的钱财。而当下,我方甚至不敢预测一个月之后的军需。诚然,圣上以个人的积蓄慷慨解囊,确实暂解了眼下的燃眉之急。但我方缺乏增进兵力、添补粮饷的方法,却是不争的事实。我方不得不竭力以短兵缺粮的部署而战,但顾及了此处,却再无暇顾及他方,这便是我方为何无法援助兵力薄弱的南京、襄阳、青州等地驻防军的原因所在。另一方面,共和派的武装在各地无视国法、煽动暴乱。一旦某城市陷落,便不再能轻易收回,目前尚还平静的地区,不日便有可能引发骚乱。不断成立的共和武装似有星火燎原之势,而我们的军队数目却停滞不前,最近在满洲组织起来的军队于短时间内还无法成事。河南和其他几省不断扩散的骚乱仍然无法立刻平息。以上种种,均影响了我方的军事力量,此乃卑职自认无法胜任职责的第二个原因所在。
国际关系
而正当我方无法在本国的战役中取得决定性胜利之时,我们和外国列强的关系亦有陷入混乱之势。一个最为明显的实例便是以铁路运输军队的问题;还有以海关拨付赔偿本朝外债的麻烦;并且,外国商会一再要求,既然条约不能得到遵守,本朝当尽保护其生命和财产之责等等。一而再、再而三地拖延因循将只会带来新的、危及本朝自身的麻烦,基于陈述缘由或个人情绪的请示并不足以扭转本朝之运势。与此同时,所有政府改革均因战争而被延宕;行政管理依旧被一贯而为的腐败所当道。将从学堂里学来的理论运用到实际中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而相对而言,这些还都只是本朝所面对的较小困难而已。
值此之际,卑职之力已日有不逮,实无力回报圣上对卑职委以如此重任之隆恩。卑职之罪责日益加重,而所能为不及片石滴水。卑职以为,尽早自请辞职方为上策,但卑职世受皇恩,亲睹圣上日夜操劳并煎熬焦虑,万不敢轻言弃圣上而去。然而,若卑职接受了此等重誉,实有违圣上赏罚之公允宋笠娜,愧对本国万民。卑职当如何引领公众之舆论?当如何为百官设立一遵循之楷模?故恳请圣上收回先前之委任令,允卑职向世人表达自己之纯全心意,令卑职不再受自责之煎熬。卑职所言至此。
再度委任与最终推辞
但是,皇帝并未接受这一推辞。一月二十八日,第二道诏书颁布如下:
袁世凯诚恳地表达了他的请愿,请求朕取消对他的封号。朕完全理解他真诚的谦虚之意,然时局紧迫危急,他在自己的职位上承当了极大的难处,这一封号实乃朕对他的重托之意。特令其即刻接受朕之委任,切勿再行推却。
袁世凯再次递呈的推辞信里满是历史性的典故,因故,御医皇后皇帝又发布了另一道诏书:
袁世凯再次表达了他的心情,恳请朕取消对其封赏的爵位。此番,他列举了历史上的一系列先例,以至为诚恳之言语表达了他的见解,然时下的危局为历史上所不见,其危殆之程度亦无与伦比。过去数月以来,袁世凯尽心竭力,承担了艰苦卓绝之重任,此一封赏实为实至名归。他应该遵循朕先前的诏令以接纳封赏。
袁世凯第三次予以回绝。又一封诏令颁布如下:
袁世凯再一次恳请朕收回成命。其言语表达了甚为诚恳之意,然朕以公平之决断对其封赏。着令袁世凯遵从朕一再发布之诏令,不得再行拒绝。
袁世凯第四次予以回绝,宣称“天命原不可违,然其良心之不安却愈显对圣上之崇敬”,这一次,他的请愿被应允了。最终的这份诏书在言辞上明显和缓了。
袁世凯在对朕的上书中称,在朕屡次表达嘉惠之意后,他不敢一再坚持回绝。他请求暂缓接受此一嘉赏,并推迟到在时局明显改善之后。钦此!
【摘自:《龙蛇北洋:<泰晤士报>民初政局观察记》方激 编译 重庆出版社(华章同人)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购买】
图书信息
书 名:龙蛇北洋:《泰晤士报》民初政局观察记(上下册)
作 者:方激 编译
出 版 社:重庆出版社(华章同人)
定 价:88.00元
ISBN:978-7-229-11709-2
出版时间:2017年3月
百年前的风雨飘摇 新闻细节中的中国历史
《泰晤士报》全景式呈现民初时局
内容简介
本书选译《泰晤士报》1912-1919年对“中华民国”建国初期最为重要的历史人物和大事件的报道,全景式地重现了这一时期的历史画卷。
1912-1915年,以袁世凯的主要政治活动为中心,涵盖了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当上民国大总统、制造宋教仁案、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拒绝承认“麦克马洪线”而维护了西藏主权,最后因复辟帝制称帝而在众叛亲离中死去等重大历史事件。
1916-1919年,以北洋三杰中的“北洋之虎”段祺瑞为中心,以北洋军阀为主体,涉及北洋军阀的派系分裂和纷争、段祺瑞三造共和的政治行动、北洋军阀对南方用兵及南北议和、段祺瑞政府和日本签订的“西原借款”等系列秘密借款协议、与日本代表在北京秘密签订《中日陆军共同防敌军事协定》《中日海军共同防敌军事协定》、直皖战争全程报道等丰富内容。
本书不仅使读者以全新角度思考、审视这一段历史以及它对中国现代史潜移默化的影响,亦为专业研究提供了有益史料。
作者简介
方激,美国休斯顿大学电子工程硕士,现于美国Helen F. Graham癌症中心任职医学物理剂量师。自幼喜好文学与写作,并受过严格的文字训练,文风扎实,思想敏锐。最近十余年来,更沉迷于中国历史,尤对清末民初史兴趣浓厚,希望在对于历史细节的敬重、探究、还原中,更加明白时代的律动、社会的变迁和历史的启迪。译有《帝国的回忆:<泰晤士报>晚清改革观察记》。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购买
注:本公号所推送的文章如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进来撩’栏中的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内删除。所推送的文章并不代表本公号观点,请和谐留言。
微信号:skdyh8
温馨提示
长按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