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工程学院简介第43期 安庆广播电视《书画家》专刊-安庆王和祥营销策划有限公司

第43期 安庆广播电视《书画家》专刊-安庆王和祥营销策划有限公司
安庆广播电视《书画家》专刊 第43期

名家力作

刘宏卫艺术简介
刘宏卫,心觉,号两仪斋主人,辽宁辽中县人,中国书法家协会草书委员会委员,书法培训中心授,专家工作室导师,辽宁省书法家协会理事,沈阳市浑南区书法家协会主席。
书法作品获:2015年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 二等奖,2013年全国第三届草书展 优秀奖(最高奖),2011年全国首届手卷书法展优秀奖(最高奖),2014年首届中国书法院奖 获奖提名,2013年第四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佳作奖,2017入选第六届中国书法兰亭奖,2013年全国第七届楹联展入展,2006年全国第二届书法兰亭奖入展,2007年全国第九届国展入展,2011年全国第十届国展入展,2004年全国首届青年展入展,2009年全国第二届青年展入展,2012年全国第三届青年展入展,2006年全国首届行书大展入展。




书画论坛
疯癫下的笔墨(上)
——兼析清陈崇光四条屏画
胡铭
有着通史般昌盛的扬州,由于优越的地理环境和靓丽的自然景色,经济发达,文化繁荣,晚清时期虽重心转移,仍不失大观。沿河店铺林立,商贾穿行。这里曾是中国书画最繁荣的城市,文香墨气,浸润其间。仅清代,见于著录的扬州著名画家多达六七百人,他们以自己的才华铸就并延续了这一历史画卷。
就在这样的风景里,出现了这样的一位疯癫之人。他,发长如囚,尘垢满爪,衣衫褴褛,时而踱步街巷闹市,时而驻足烟馆酒楼。一旦回到自己陋室,他便判若二人,铺纸挥笔,豪情四溢,狂疾之下亦见些许的宁静和向往。此乃晚清画师陈崇光是也。
陈崇光(1839——1896),初名炤,字若木,号钝道人,江苏扬州人。自幼酷爱书画艺术,为了生计设摊在烟杆上刻画绝代智将,后在族兄资助下遗失过往,刻苦攻读诗文,潜心钻研绘画。早年拜同邑画家虞蟾为师,并跟随他在天京(今南京)绘制壁画,并事管古画,得以有机会饱览勤摹,艺事益进,有出蓝之妙。陈氏还曾有幸客寓徽商蒯氏家中,目睹大量宋元名家真迹,眼界大阔,力追古人,他的绘画意境有了质的飞跃。
清代中叶,以“扬州八怪”为代表的扬州画派崛起,尤重笔墨情趣,为当时萎靡的中国画坛注入一股清新之气。可到了清晚期,此画派却日显颓势。陈崇光,便是为扬州画派而生的人,他扛起了这面旗帜,让这里渐渐重现出生机。此时,海上画派声名鹊起,他曾多年游艺于扬、沪、杭之间,自是此派的开山人物之一。或许是故乡的情愫,他在上海仅短暂居住,绝大部分时间还是在扬州度过的。这也为他以后的艺术创作带来一定的局限饶同珍。
陈崇光一生命运多舛,有过风光,有过沉沦。但他极具文人骨气,即便在生活落魄之时,也丝亳不趋炎附势,彰显其高洁的人格品质。王鉴《一沤吟馆选集识》称:“若木志高气盛,寒素之士求其画,无论识与不识,欣然命笔,下至佣保,求亦为应。富高显官致重金求之,或迟迟以应,一迫促之,则束之高阁,再请而不得矣。” 遗憾的是,两任妻子均因病早逝,他的身心遭到重创,晚年罹受“狂疾”之苦。在世人眼里,他是一个疯子,一个地地道道的疯子。就陈氏本人而言,他看淡了这种疯伤城秘密,习惯了这种疯,享受了这种疯,这一疯便是十年。置身度外,也许是他抗争、处世的最好方法。他心中有笔,笔下有墨,他的传世佳作,不少是出自这一特殊时期。
陈崇光平素作画还有一个特点,这也是他的个性使然。无论是谨描还是任笔,稍不如意即寸裂弃去。他追求完美,不让瑕疵留有空间,这是何等的难得啊。若木绘画徐恭藻,小至扇面镜心闲妻当家,大至丈许巨帧,各臻其妙,尤其晚年多有大幅问世,为何?乃胸中之气倾泄矣!
崇光用笔老辣,气韵飞舞,作品沉雄浑穆,超凡脱俗。工花鸟、人物及山水,尤擅双勾花卉。博众家所长,树己之貌。其人物师陈洪绶,花卉师陈道复,山水设色师王原祁,墨笔又师石涛,可谓来源有道。无怪乎当时 “邗上论画者,咸推若木为第一。”
下面试就从未公布于世的陈崇光八尺四条屏国画,对其艺术作一赏析。
该四条屏,宣纸质,竖式,旧裱,每幅尺寸 240*58cm,分别为“铁壁鹰扬图”、“洪涛鲤跃图”、“榈下猫闲图”、“锦鸟欢腾图”。
首先来看铁壁鹰扬图,此幅署款:千寻铁壁一鹰扬,若木。钤印: 陈崇光印。整体画面粗犷、凝重,一方巨石横生突兀,仅有一角却显空灵,山石浓淡相宜,重墨点染,以增立体感和层次感。山上立有一只老鹰,目光有神,凝视着天下,脚爪刚劲,翅膀正处于不动与欲动之中,羽毛细碎叠加,挺有质感,神采奕奕。画的下方是挺拔的苍松,愈发衬托出山之峭、鹰之高。树干老辣纵横,遒劲纷披,松枝于率性中不失规矩,繁而不乱。中部施以浅浅的色彩,那是远方缭绕的云雾。其实,此时老鹰并未展翅,它在为下一步做准备,款之“一鹰扬”自是作者内心的波动和追求。
接下来是洪涛鲤跃图,三条鲤鱼波浪中戏水,形态各异,极富动感,尤其是那条张口昂头的鲤鱼,虚实相生,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采用勾、圈、写的手法,漩涡顿现,鱼身或隐或现,也暗喻着生活的艰辛。下方点缀山石、小草,有水岸相融之势,堪为画面增添意趣。上下波点尽洒,无形中延伸了空间。激情向上,可见一斑。署款:万顷洪涛三鲤跃,若木。钤印: 陈崇光印。
“砚”边杂谈
韦树定
书法史展览前一周,当刘光兄、席乐兄及钱方兄为我从近两百件楹联作品中筛选出了二十余件后,我横下心,把所有被淘汰的作品都扔进了垃圾桶时,却突然失声痛哭了,心中是有多么的不舍啊。
说起我和书法的渊源,可以从小时候在青石板上涂鸦算起吧。小时候喜欢在河边玩,游泳之后,捡来风化石加点水,磨成泥浆至尊鬼王,然后就在石板上写字。江风惬意地吹,写得满河滩上的石板都带字三修奇仙,然后乐滋滋的,觉得自己是这片河滩的主人。十岁左右撒旦囚爱,我曾经特别迷恋削竹片编作竹简,然后在竹片上刻字,结果被父母批评是“开历史倒车”,便不让刻,我觉得很扫兴。2000年,我上小学六年级,语文课上讲了一些简单春联知识,于是课后老师让我们跑学校周围抄别人家门上的对联。华波波等到了龙年过大年,自己就拿毛笔写了一副春联,只记得有一联是“平安二字值千金”,那是印象中我家第一次贴春联。
然而我在上初中的时候硬笔字却写得很潦草,总被老师和家长批评。到了高中,因为偏科,数学课上就拿着司马彦的硬笔字帖使劲临摹,半个学期后,竟然成了班上写字最好看的学生。其实,我真正的毛笔书法是上大一的时候临帖开始的,之前应该属于乱写乱画型的。大一时候开始接触古人字帖,我把欧颜柳三家唐楷各临了几个长卷,还临了曹全碑和米芾的帖。课后经常去美术学院找写书法的朋友们玩。后来我们几位写字画画的朋友,以王文博兄为首,成立了“得社”,就经常在一块交流。其中影响我最深的是李爽兄了。李爽行书很有性灵,风流飘逸,从米芾、王铎中来,又加上时人的一些特征,总之写得很活,当时同龄中人,我深为折服龙闯中原。我们学校美术学院的庄桂森老师和李林老师,是河南乃至全国都知名的书法家。他们学问深林萧肃,见识广,都给了我特别悉心的指导。大学毕业后,也是他们推荐我来北京的,这真是我人生和书法道路上的一个大转折,是我最为感恩的两位书法老师。
2011年8月,我加入了北漂行列。同年秋天,我很幸运认识了芦荻老师。在我的工作和书法学习中,他给了很大的指点和帮助。尤其是2014年我给他当助手期间,参加整理编辑《魏碑全集》工作,接触了大量的书法资料。而他的书法也深深影响了我。他的隶书取法汉碑的朴茂之势与晚近人的刚劲之气,写得古拙可爱而有趣味,我极为喜爱。至今写隶书,那些健朴而富有运动变化的线条,我多少受他的影响。
认识刘光兄,是2014年秋天的一个下午,是芦荻老师带我去参加一个活动恰巧见的面。一见面觉得特别亲切,因为之前在网上交流过,我知道他的格调很高,对书法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他人缘好,身边聚集了很多优秀的书法家。后来跟着刘兄慢慢接触到书法圈子里更多的朋友,他们都是我学习的榜样徐辉祖。
我对书法的真正理解,也是在大学时期。当时,商丘一个朋友家里订有《书法导报》,他工作忙,很少有时间看,于是我去把好几年的报纸带到学校去。通过翻阅比较,看到一些古帖和今人书法作品之间的差异;高手和一般人、初学者之间的差异;自己写的和报纸上的作品之间的差异问题。虽然到大学毕业时,我自己写的章法还是很乱,用笔也不准确、到位。但是我对书法的鉴赏、审美接受能力以及基本调子已经形成,就是不再是惟流美工整的字才是书法的概念,对朴拙天真自然趣味的书法更倾心。于是开始搜集了很多汉、魏碑字帖。
对赵之谦书法的喜爱也是很偶然,我记得是大学老校区路边的旧书摊上看到1982年第五期的书法杂志,上面有赵之谦的作品专辑。于是我很惊讶,原来书法还可以有这么大胆的写法,尤其是赵之谦朴拙浑厚的气质里,不经意间留下的小细节,特别耐看。后来慢慢收集了很多赵之谦的书法资料来学习。我认为赵氏书法与前人评论宋诗一样,如食橄榄,初觉生涩,而回味隽永张嘉毅。至今我还很喜欢写赵体,但是最近我发现以前自己对赵之谦的理解过于狭隘,所以书写时用笔容易单一。而近期又回归到赵之谦作品本身,便体味到他用笔的丰富性,博大精深,酣畅淋漓,不拘一格。
接触于右任书法,也在大学里。我们学校开设了书法专业。那时和书法班的朱原野兄关系很好,他送我一本于右任魏碑对联的书,书上刚健浑厚的气息很快吸引了我。至今我喜欢于右任魏碑胜过他的草书。教书法专业的李林老师,是一位集书卷气和金石气于一身的书法家、学者,不仅书法写得好,格调高都市金牌散仙,且勤于学术著作。得社很多朋友都很喜欢听他讲书法,毕业之际李老师赠我一套他的新著《谢无量书法艺术研究》,资料很丰富,图文并茂,很系统地研究论述了谢无量的书法艺术。大开眼界之后,也促使我思考了很多书法方面的问题。比如:如果谢无量这样写都可以算是书法,那么什么才不是书法?书法的界限是什么?……
来到北京后,又接触了更多的书法家,各种写法、各种形式、各种观念的交流碰撞,使我对书法的理解和思考也更深入。然而,追求雅正气息与古拙趣味两者并不矛盾。在学习汉魏古碑与晚近碑学书风的同时,我认为学习以二王体系为代表的帖学书风依然很重要,不仅能丰富自己,而且使得书写味道更醇正流畅。但关键是需要一个切入点。因为我没能像美术系书法专业的学生从学院里接受系统专业训练过,很多基本的笔法都没能够精确熟练掌握,这是我学书法的很大的一个短板和问题。通过搜集资料,学习比较,于是我喜欢上了白蕉,简单自然,风流俊美。还有八大山人,笔画简约而有禅意,不做作金梦阳子,随心任性。
喜欢苏轼的书风其实并不长,也算是受到了冯流阳兄的影响。一旦喜欢上了,就难舍难分。我觉得苏东坡的字弹性极大,看似团团转,如蚕茧般软绵绵的,实际上是爆发前蕴含着一股气势,是最有力量的。低调而高贵,充实而传神,极见境界。
此次展览所展出的二十余件楹联书法作品中,书体风格繁多,南昌工程学院简介有学赵之谦、八大山人、苏轼风格的,还有学瘗鹤铭、天发神谶碑等汉魏碑风格的淄博聊天城。以文房小对联为主,内容大部分是集古人的诗句。因为我喜欢集句,集字联,故长期乐此不疲,通宵创作过。至于此次展览作品存在的具体问题,刘光兄的序言已经写的很好了,恕不赘述。
绘画精选

王四清艺术简历
王四清,1965年生,安徽省安庆市人。系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安庆市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安庆市大龙山诗书画学会常务副会长等,现供职于安庆市宜秀区文化馆,以中国山水画和文学创作为主,致力于对家乡的黄山、九华山、天柱山、龙山凤水等风景名胜的创作和宣传。2015年12月在“安徽画廊”举办了“王四清山水写生画展”;2016年底在“安徽省古文化博物馆”举办“王四清山水写生跨年展”;2016年评为“安徽省2015年度书画人物提名奖”。作品参展于国内外画展并获奖,发表于《人民日报》、《安徽日报》、《中国书画报》、《美术报》、《世界美术集》、《当代美术三十年》等。个人简历及评论入编《世界美术家传》、《世界艺术家名人录》、《中国当代创业英才》等二十余部大型典籍。工作与创作、创业实绩在全国百余家新闻媒体专题报道。出版有《王四清画集》、《王四清散文集》、《四清园》杂志二十余种。




书法精选
李宝庆艺术简历
李宝庆,字樵夫,自幼受其父影响,始于颜柳,汉隶冷对万夫,唐楷之诸碑帖,心摹手追,孜孜以求,造诣日深,博得古人书法真谛。李宝庆认为:线条是书法语言,线条的变化,展示了虚灵的空间,创造了优美的意境,他善拙中藏巧,平谈天真,综观李宝庆书法,笔迹流水行,其风神洒荡,长波大撇,提顿起伏,一波三折,意韵十足。李宝庆,现为上海康桥艺术中心书法教师。中国诗书画印艺术家大典编委,上海万安书画院院士。2016年10月应邀上海浦东《书画交流访问团》访问芬兰。2011年作品入选(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邓石如奖全国书法展》。自1990年以来入展全国大赛100余次,获奖作品30余次。





征 稿 启 事
《书画家》专刊,系安庆王和祥营销策划有限公司与安庆广播电视报共同打造书画家艺术品牌——《书画家》专刊授权编辑选载。旨在通过新媒体平台为广大民众、特别是安庆市民提供丰富的文化大餐,传承与发展中国的书画艺术,展现名家精品力作,丰富书画艺术理论,推动书画艺术的繁荣与发展,为文化自信的振兴和中华文化传承做出一点贡献。请广大书画爱好者积极踊跃投稿。
投稿地址:安庆市集贤南路1号兴利达大厦901A座安庆广播电视报《书画家》专刊编辑部刘伟/陈巧雨收
电话:0556-5581008QQ号:2985505162
联系人:15855654098(刘伟)、18855605294(陈巧雨)
——《书画家》专刊编辑部